常识 | 纲银 |
释义 | 纲银又名纲派。明代征收役钱法之一种。成化、弘治之际,行于福建。凡现役里甲,随其丁、田,征银于官,以供一年支应之需。纳银后,里长在役以奉追征、勾摄,甲首则归之农。正德十五年(1520),将一县用费分为正、杂二纲,按丁四粮六比例征收,即将一县应役岁费,按人丁四成、粮额六成征收。因其易知而不繁,犹网有纲,故名。纲银又称“纲银法”。明代中叶赋役银的征收办法。纲银法是在征收赋役中,丁粮分成征收的办法。具体做法是,把里甲负担的全县每年的民役费用(包括庆贺、乡饮、科贺、恤政等费用及官役办公杂费等)按人丁数占四成,粮额数占六成的比例征收。此法“易知而不繁,犹网之有纲也”。(《明史·食货志》)纲银法在部分地区实行,将丁粮合并征收,有舍繁就简的好处。这种以简驭繁的役法,直接影响了一条鞭法。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