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闽学 |
释义 | 闽学理学的一派。以南宋朱熹为首的学派。因其曾侨寓并讲学于福建(别称“闽”)路的建阳,故名。代表人物还有蔡元定、蔡沈、黄榦、李燔、张洽、陈淳等。继承发展了“洛学”学说,吸取了“关学”的某些观点,推崇“濂学”,糅合佛、道思想,完成了程、朱之学的理学体系。与陆学相攻讦。以“理”为最高范畴,认定理先气后,理本气末。解释“太极”为“理”的总称,用“理一分殊”论证万物的产生过程。为学主“格物穷理”,人生哲学主“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把代表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的“理”渗透到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个领域,神化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起支配作用的法则。南宋时,盛行于福建及浙东,元代始北传,后与“洛学”成为理学正宗。 闽学南宋以朱熹为代表的学派。因熹曾侨寓并讲学于福建路的建阳,福建别称“闽”,故名。详“考亭学派”。 闽学又称考亭学派。为宋代四大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为朱熹。因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讲学处名考亭,其学派亦因此而得名。熹之思想渊源于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因南宋政治集团斗争,宋宁宗庆元初年(1195-1196)曾一度受伪学禁制之祸。其学说包括天理论、性论、格物致知论、持敬说,总结了北宋以来理学的成就,使理学思想更加严密和丰富。宋理宗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由吕祖谦邀集与陆九渊代表的象山学派,就一些哲学问题进行辩难,成为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此派主要人物有蔡元定、黄干、蔡沈、陈淳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