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米芾
释义
米芾(1051—1107)北宋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后徙襄阳(今属湖北)。一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以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举止怪异,世称“米颠”。能诗文,精鉴别,擅书画。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山水画师法董源,然别出新意,多以水墨点染,重意趣不求工细,世称“米氏云山”。喜蓄金石古器,尤嗜奇石。著作有《宝晋英光集》、《画史》、《书史》、《宝章待访录》等。
米芾(1051—1107)宋书画家、诗人。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世居太原,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先补秘书省正字,出为浛光尉。熙宁八年(1075)为长沙掾。曾识王安石,谒苏轼。崇宁二年(1103)为太常博士,三年召为书画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擅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四大家。山水画自成一派。又擅诗文,岳珂序其集引《思陵翰墨志》称“芾之诗文,语无蹈袭,出风烟之上,觉其诗翰有凌云之气”(《宝晋英光集》卷前附)。《壮观赋》、《净名斋记》、《跂羲献帖》等文是其代表。诗亦意境开阔,豪迈不羁,颇似其画。葛立方称其《不及陪东坡往金山作水陆》诗“盖自迈往凌云之气流出,非寻规索矩者所可道”(《韵语阳秋》卷二)。著述甚丰,有《画史》、《书史》、《宝晋英光集》等存世。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四四及翁方纲所撰《米海岳年谱》。

米芾  1051—1107

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人称米南宫。祖籍太原,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其母出入宣仁后藩邸之旧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徽宗立书画学,召为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性情怪异,人称“米颠”,或“米痴”。其子米友仁,颇得乃父画风,世称“二米”,或“大小米”。米芾擅长书画。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精于行、草,宋高宗赵构《翰墨志》称其“沉著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山水画源出董源,然枯木松石,时出新意。又自以为山水古今相师,难出尘格,因而“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画史》),创所谓“米点山水”或“米氏云山”。亦画梅松兰菊,有称“旷代之奇作”者(邓椿《画继》)。所作人物,喜画古贤象,且自谓“取顾(恺之)高古,不使一笔入吴生(道子)”(《画史》)。能诗文,所作立言命意,绝无蹈袭前人处。又精鉴别,遇古物书画,必极力求取而后已。存世法书有《蜀素》、《苕溪诗》、《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及《山林集》(已佚,后人有辑本《宝晋英光集》)。绘画作品均已失散,存世《溪山雨霁》、《云山》等图乃后人仿作。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