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秦国灭巴蜀
释义

秦国灭巴蜀 

公孙衍的合纵失败以后,秦国与齐国又开始谋画兼并别国的土地。秦国自从秦惠王即位之后,又进一步计划对外扩展土地,以建立其“王业”。在怎样建立“王业”这个问题上,曾产生两种不同的主张:张仪力主进攻韩国,以便“挟天子以令天下”;而司马错则反对“攻韩劫天子”的方案,认为徒然得到“恶名”而却得不到实利;从而主张首先攻灭“戎狄之长”的蜀国,认为攻“取之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矣缮兵”,可以“利尽西海”(《战国策·秦策》)。另外巴蜀还可以从水道通楚“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此时恰逢蜀国和苴国、巴国间有战事。原来巴与蜀长期为仇,由于苴侯与巴王友好,于是楚王就伐苴,苴侯出奔到巴国,向秦求救,于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从石牛道伐蜀,蜀王亲自到葭萌(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抵御秦军,失败逃走,被秦军杀死,于是蜀国灭亡了。紧接着张仪、司马错又进攻苴国和巴国,把巴王擒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1: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