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社会主义论战 |
释义 | 社会主义论战“五四”时期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一次重要论战。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论战中心是中国是否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由张东荪、梁启超等人开启。1920年11月,张东荪在《时事新报》发表《由内地旅行而得之又一教训》、《罗素先生给我们的忠告》等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主张。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一言蔽之:就是增加富力……开发实业”,“至于社会主义不妨迟迟”。后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连续发表《评张东荪的又一教训》和《再评张东荪的又一教训》等文,予以驳斥,论战遂起。同年12月,陈独秀汇集了有关文章和通讯,以《关于社会主义讨论》为题,刊于《新青年》八卷四号。接着,张东荪、梁启超分别发表《现在和将来》、《复张东荪书论社会主义运动》,予以辩驳,并系统阐述了其观点。他们把中国长期贫困和混乱原因归为所谓“无知病”、“贫乏病”、“兵匪病”、“外力病”,否认进行革命的必要性。认为中国工人人数极少,而且没有阶级意识的“自觉”,至于农民则“太无知识”、“保守”,从而否认中国成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他们还在《改造》上特辟了《社会主义研究》专栏,发表文章,壮其声势。当时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张、梁等人的观点进行系统的批判。其中较重要的有李达《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李大钊《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以及何孟雄《发展中国实业究竟应采取什么方法》等。指出中国工业的发达虽不如欧、美、日本,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却无有不同,而且又不能独异的”(《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我们中国不但有讲社会主义底可能,而且有急于讲社会主义底必要。”(《社会主义批评》)认为要推翻反动统治,改变中国现状,“除了中国劳动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改变生产制度,是无法挽救的”(《复张东荪》)。当时国内很多刊物都对所论争的问题发表了意见。通过论战,反对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论战遂告结束。但论战提出的问题,即在一个小农自然经济为主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则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后,才找到正确答案的。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