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藏书》
释义

《藏书》 

书名。亦称《李氏藏书》。明李贽(1527—1602)著。六十八卷。是李贽晚年精心之作。内有《世纪》八卷,《列传》六十卷,载录了自战国至元亡八百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列传中对人物加以分类,分为大臣、名臣、儒臣、武臣、贼臣、亲臣、近臣、外臣八类,类下又分为若干门。对历史人物都作了评论,推崇那些因时变革、在历史上起过一些作用的历史人物。这些评论反映了李贽的进步历史观及对传统史观的批判。他提出“变易匪常”的史论标准,认为孔子的思想在二千年前有过作用,但是不能成为不变的教条,在历史条件变化了的明代,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所以他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是“一切断以己意,不必合于儒者相沿之是非”(梅国桢《藏书序》)。他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历史的批判,而且批判历史的目的在于批判现实。由于他的思想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家的思想相径庭,所以被诬为“倡乱道”、“别立褒贬”,列为禁书。李贽自知此书“与世不相入”,“但可自怡,不可示人”,只得“藏之名山,以待后世”,故名《藏书》。该书最早刻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有古吴陈仁锡评正本。还有1951年、1959年、1962年和1974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