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盖天说 |
释义 | ![]() ![]() 盖天说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盖天说,又有三体: 一云天如车盖,游乎八极之中;一云天形如笠,中央高而四边下;一云天如欹车盖,南高北下。”(祖暅《天文录》)最早的盖天说起于周代,主张“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晋书·天文志》)的天圆地方说。据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载,平直的大地每边长八十一万里,天离地八万里,向四周下垂,大地静止不动,日月星辰在天穹上随天旋转,不能转到地的下面等。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宇宙模型,能对某些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又符合天尊地卑、天动地静的哲学观念,故在历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甚至在盖天说退出历史舞台后,天圆地方的观念还有很长久的影响(如北京的天坛是圆的,地坛是方的)。但是,天圆地方说不能说明圆的天穹如何与方的大地吻合等问题,至战国时代便演化为天地双拱说。主张“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晋书·天文志》)。《周髀算经》说天穹与大地的中央都比四周高六万里,天与地相距八万里。从平直的大地到拱形的大地,是人类对大地形状认识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向球形大地观念过渡的形态。此外,还有一种盖天说,主张“天如欹车盖,南高北下”。即认为“天”是一圆形的平面,但并不与地面平行,而是倾斜地盖着大地,南边高,北边低。盖天说力图用天体在天空不同的位置来解释其出没,认为天体都绕着北极星转,而北极星并不正好在天顶上,所以它们离人们时远时近。近了,仿佛就在天上;远了,看不见,人们就以为它们落入地平线以下。这一学说否认了大地的运动,但反映了人们认识宇宙结构的一个阶段,在描述天体的视运动方面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