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之黄河水患
黄河自青海发源,流经西北陕甘时,因地势高亢,水患不甚显著。东流进入河南后,地势低平,河流中又潴积上游冲积而来的大量泥沙,于是乃时常泛滥成灾。乾隆时,黄河在河南、江苏一带共决口二十次。其中,以乾隆四十三年(1778)七月,黄河在河南仪封十六堡决口之灾情最为严重。当时河堤决口七十余丈,黄河急流由睢州(今河南睢县)、宁陵、永城直达亳州之涡河,夺淮入海,淹没河南、安徽数十州县。清廷急派熟悉治河员工前往河南堵修,并发放银五十万两、粮三十万石赈济灾民。决口堵塞仅两月,又被激流冲坍二百余丈。清廷先后又派刑部尚书袁守侗、两江总督高晋、大学士阿桂等前往勘查修治,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三月始竣工。这次治河工程,前后历时将近两年,耗用工费五百余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