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理气
释义 理气中国哲学范畴。指“理”和“气”的关系。“理”、“气”二范畴始见于先秦,但用作说明精神与物质关系之一对范畴,则自宋程朱理学始。程颐说:“有理则有气”(《二程粹言》卷一)。以“理”、“气”并举,且已含“理”先“气”后之义。认为“气”有生灭,“理”则永存。朱熹进而认为“理”属“形而上”,是社会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本原,“气”属“形而下”,为构成万物之具体材料。《朱文公文集·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故提出“理”先“气”后说。以“气”为“理”所派生。程、朱理气论曾一再受到后世学者批评。明王廷相指出:“愚谓天地未生,只有元气。元气具则造化人物之道理即此而在。故元气之上无物,无道,无理。”(《雅述上篇》)否定“理”在“气”先。清初王夫之提出“理在气中”(《张子正蒙注·太和篇》),指责程、朱“将理气分作二事,则是气外有理矣”。李塨也认为“气外无理”(《中庸传注问》),并指出:“不知圣经言道,皆属虚字,无在阴阳、伦常之外而别有一物曰道、曰理者。”(《论语传注问·学而一》)
理气中国哲学史的一对范畴。理指法则、规律,气指构成万物的始基。北宋张载首先把理气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提出:“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正蒙·太和》)他认为宇宙的根本是气,而气的千变万化都有一定的法则(理)。程颢、程颐认为理和气相依不离而以理为本。程颢说:“生生之谓易,是天之所以为道也。天只是以生为道,继此生理者只是善也。”(《遗书》卷二上)以理为宇宙生生不已的法则,理虽不离事物,但仍以理为形而上之道,实即以理为根本。程颐认为万物皆成于气,而气之所以然,即是理,理才是宇宙的根本。“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遗书》卷三)所谓道即最根本之理,由它主宰阴阳之气。南宋朱熹明确提出“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朱子语类》卷一),理气相互依存。但又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同上),主张理先气后。明王廷相、明清之际王夫之和清戴震继承张载的气的学说,反对理先气后说。王廷相认为:“理载于气,非能始气也。”(《慎言》)“理根于气,不能独存也。”(《横渠理气辨》)王夫之作了更详细的论述,认为气乃宇宙之根本,理依赖于气,无气则无理。“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从乎气之善而谓之理,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同上)离开了气、心、性、天、理均不存在。戴震认为理是生生气化流行的历程,理就是气化流行的条理,存在于生生气化的过程中。“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原善》)气化是根本,条理本于气化。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