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习惯上称“过年”,是兴宁人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过年时出外工作的兴宁人都会回家过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称为“入年卦”后,人们忙着筹备年食、年货和应时糕果,酿造富有富有客家特色的“老酒”,制作用糯米做的“煎堆里”或“金团里”(宁塘、宁中、宁新等几个镇称为“油果里”,用于办白事或做斋时才叫“剪堆里”)。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兴宁人民十分注重取兆意,不可以骂人,不准讲不吉利的话。俗语谓:“入年卦,就讲好话”。
正月初一。人们一清早(零时)就有三牲、果饼、香烛敬“赵公元帅”,大放鞭炮接“财神”,故除夕半夜有放鞭炮之俗。天一亮,族人齐集祠堂祭祖,仪式庄重。50年代以来,此俗已被逐步革除。祭祀仪式也比较简单,很少有一族同祭,而是各村各屋分别敬祭,大多有长者参加,青年人甚少知其仪式、内容。
初二、初四是探亲访友日
初三,俗称“穷鬼日”。这一天人们不外出作客。现旧俗已改,初三照常作客,且这天文娱、体育活动特别多。
正月初五称“出年卦”,表示已过了年。俗语有云:“年过初三四,各人打主意。”
2.赏灯“赏灯”为兴宁、五华部分地区特有传统节日,等同于元宵。时间从正月初八至正月十六不等,视各宗族各村情况而不同,正月十一、十二为最多。期间在“赏灯”节前有“升灯”(正月初五至初十)、节后有“暖灯”(正月十六至正月二十八)。
客家民居
兴宁的北边主要是山区,它的建筑以四角楼为主,村子成长方形,二层结构;因为地理关系,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旧是客家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没有鱼塘的话,要吃鱼就困难了。据老人介绍,四角楼在修建的时候,花费极为惊人,特别是用于建墙和泥的浆水,用的全是糯米浆!由此建成的墙壁,极为坚固,一般铁钉都难于钉进。
兴宁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北山南水两大风格。南边近似水乡,以围龙屋为主,主体结构是围龙屋,屋前有个禾坪,主要是用于晒谷等农事及红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于养鱼、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时候,它就成了孩子们嬉水的乐园。大多数村子的前边都有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河,小河里有鱼有虾。屋后有属于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鸟,与人们和平相处。
人民环境
客家,是历史上从黄河流域渐次南迁,后大部分聚居于闽、粤、赣边境,操客家方言,有着相似民俗文化的一支汉族民系。
兴宁现境域,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降,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当地原居民融合。据本次中国百县市国情调查,兴宁现在的居民,绝大部分是宋元明时期历经辗转迁徙定居于此的中原移民的后裔。千百年来,兴宁客家先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在客居地的漫长岁月里,将中原文化与岭南古文化熔于一炉,创造了灿烂的地方文化,融铸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精神,孕育出众多的著名客家代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