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清任 |
释义 | 王清任(1768—1831)清玉田(今属河北)人,字勋臣。嘉庆二年(1797)游于滦州,其时瘟疫痢疾严重流行,幼童十死八九。他每日见儿尸之外露者即掩鼻细审,了解人体脏腑,发现古代医书所载人体脏腑图形,与实际多有失真不符之处。于是历经数十年,撰成《医林改错》一书,纠正前人关于脏腑图形的某些错误,如云“肺外无透窍,亦无行气之二十四孔”等。又述脑髓说,从实际解剖阐述耳、目、鼻、舌之功能均归于脑等。绘成人体脏腑图形,收入此书。所论多发前人所未发,绘及前人所未绘,震动当时医界。在治疗方面强调“活血化瘀”,创制了许多具体方剂,在临床治疗上有较广泛的实用价值。还撰有《论抽风不是风》、《论痘非胎毒》等。 王清任(1768—1831)清医学家。字勋臣。河北玉田人。二十岁左右开始从事医学研究。他力求把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建立在人体解剖的基础上,认为“世医诊病,当先明脏腑”。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以求实证误的精神,亲自进行人体解剖实践,发现古代医书中关于脏器结构及其功能的一些错误,丰富了中国人体解剖学的内容。正确区分了胸腔和腹腔,指出在横膈膜之上只有心脏和肺脏,其余的内脏器官都在横膈膜之下;描述了气管和由气管分至肺两叶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纠正了前人所说肺有“六叶二耳”、“行气之二十四孔”的错误;根据对“脑髓”的研究,指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纠正了“医书论病言灵机发于心”的错误。还观察到视神经,指出这是发于脑髓与眼相连的像线一样的物质,眼的视觉“归于脑”。还在理论与实践上发展了前人的气血理论。著有《医林改错》。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