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植 |
释义 | 王植一作植之。南朝齐武帝时,为尚书删定郎,奉命集定张斐、杜预旧注《晋律》合为一书,凡二十卷,一千七百三十二条,于永明七年(489)奏上。寻定《律文》二十卷、《录叙》一卷,然未施行,后为《梁律》蓝本。 王植清学者。 字槐三,号戆思。深泽(今属河北)人。“少究心濂洛关闽之学”,并“博观经史,择先儒之说”(《清儒学案 · 王植传》)。康熙进士。历广东和平知县、擢罗定知州,有惠政。晚年退居林下,撰述不辍。精于韵,尤潜心理学。推崇周敦颐、张载与邵雍的学说,把陆王心学称为“空寂之学”, 力图以程朱理学补救陆王心学之失。提出“即心是性”的命题,一方面,坚持王阳明的心性一元论,认为“心”和“性”其实一体,“《大学》言心不言性,非不言性”,“明德即其性”;“《中庸》言性不言心,非不言心”,“戒惧慎独其即其心”(唐鉴《清学案小识》)。另一方面,又强调“心之与性歧而二之,不可混而一”(同上)。承认二者之间的区别,认为“性”与“心”的关系是“相为体用”,性为体,心为用,亦即朱熹所说:“性犹太极,心犹阴阳。太极即在阴阳之中,非能离阴阳也。”(同上)明确提出“朱是则陆非”,赞同程朱“性即理”的观点,反对陆王“心即理”说,认为此说使“天下而入于悬空顿悟之幻境”(同上)。有《道学渊源》、《正蒙初义》、《濂关三门》、《权衡》。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