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应麟 |
释义 |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庆元(治今浙江宁波)人,原籍浚仪(今河南开封)。字伯厚,号深宁,学者称厚斋先生。淳祐进士。疾当时学风虚浮,乃发愤致力于典章制度之学。宝祐四年(1256)中博学宏词科。曾任太常寺主簿、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对朝廷懦弱无能和各项弊政,正直敢言。先后触迕权臣丁大全、贾似道、留梦言,屡遭贬斥。报国无门,辞官归里。宋亡不仕,专事著述。学术上“私淑东莱”,“独得吕学之大宗”(《宋元学案》卷八十),兼绍朱、陆而偏于陆学,又旁逮永嘉之学。认为决定天下趋势的是“人事”不是“鬼神”(《困学纪闻·评文》),提出“民心之得失,此兴亡之大几”(《困学纪闻·孟子》)等观点。对天文、地理、经史百家均有研究和考证,开清初考据学之先河。著有《困学纪闻》、《玉海》、《论语孟子考异》、《汉制考》、《六经天文编》、《通鉴地理通释》、《深宁集》等三十余种。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史学家。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先世居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后迁居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曾任著作郎、起居舍人、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等史职。博学多识,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皆有研究,长于治史考证,熟悉典章名物制度。宋亡不仕,闭门研学,专事著述二十年。所有著作,只写甲子不写年号,以示不向元朝称臣。一生撰著甚丰,其著述搜罗广博,多综合各家学说,相互参证,为后人研究古代学术思想的渊源流变及名物典章,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著述有《困学纪闻》、《玉海》、《深宁集》、《玉堂类稿》、《通鉴地理通释》、《汉书·艺文志考释》等二十余种,其中《玉海》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通鉴地理通释》是历史地理学的著作。《困学纪闻》是作者享负学术盛名的代表著述。 王应麟(1223—1296)宋文学家。字伯厚,号深宁居士,一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属浙江)人。九岁通《六经》,理宗淳祐元年(1241)举进士。有感于当时学风之空疏,遂潜心于典章之学。宝祐四年(1256)中博学宏词科。在朝廷正直敢言,故多迕权臣,尤为贾似道所恶。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度宗朝,蒙古南犯,力陈边事方略,以扼守襄、樊为急务,请集诸路勤王之师,以厚赏激励士气。因左丞相留梦炎进用私党,缴奏极言其非,疏入不报,遂辞官而归,专事著述二十年,宋亡后不出。学问淹博,著述丰富,所著有二十余种,约六百余卷。最著名者有学术性笔记《困学纪闻》二十卷及类书《玉海》二百卷。二书征引宏富,贯串古今,考订精深,尤详于宋代史事,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文集《深宁集》一百卷,不传。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三八,《四明丛书》第一集所载清钱大昕、张大昌二家所撰《王深宁先生年谱》各一卷及清陈仅所编《深宁先生年谱》一卷。 王应麟 1223-1296宋哲学家,字伯厚,号深宁居士,一号厚斋。宋浚仪(今河南开封)人,至其祖定居庆元鄞县(今属浙江)。淳祐元年(1241)中进士,历官西安主簿、浙西提举常平茶盐主管帐司、扬州教授。宝祐四年(1256)中博学宏词科,差浙西安抚司干办公事。主持考试,曾赞文天祥卷:“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累迁国子录,武学博士,太常寺主簿。正直敢言,陈言修德养才,恢弘士气,主张积极防备:“无事深忧,临事不惧,愿汲汲预防,毋为壅蔽所欺。”为丁大全等忌惮,罢职。丁大全败,起为台州通判,后召为太常博士,擢秘书郎,兼沂靖惠王府教授,至著作佐郎。度宗即位,摄礼部郎官,历官至秘书少监兼侍讲。时贾似道以去位要协度宗,他奏“孝宗朝缺相者亦逾年”,被贾似道所恶。迁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屡言清君之路,斥责贾似道专权误国,因以秘阁修撰主管崇道观。久之,复起知微州,以法治政,抑制豪强,减免租赋,百姓称快。召还为秘书监,至起居郎。贾似道溃师江上,授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寻转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屡次上书陈备战之事,言防守之急,触忤当路,遂辞归,家居二十年,宋亡不出。博学多闻,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不满于当时空虚固陋的学风,尤致力于典章制度之学,长于考证。其治学继承吕祖谦。在哲学思想上则倾向于陆氏心学,认为“人者,天地之心也。仁,人心也。人而不仁,则天地之心不立矣。为天地之心,仁也。”(《困学记闻·左氏传》)提出“万化一心”的命题。一生著述颇多,有二十余种,约六百余卷。其中考订性札记《困学记闻》,综罗文献,贯穿古今,尤为后世推重。其它尚有《玉海》、《诗考》、《玉堂类稿》、《汉艺文志考证》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