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坦之 |
释义 | 王坦之(330—375)东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字文度。王述子。弱冠与郗超齐名。抚军大将军司马昱辟为掾。累迁参军、从事中郎,大司马桓温长史。后拜侍中。袭父爵蓝田县侯。领本州大中正。简文帝临终欲诏桓温摄政,以温擅权,恐不利晋室,力阻之。温死,与谢安共辅政。宁康二年(374),迁中书令,领丹阳尹,寻授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今江苏扬州)。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事。不敦儒学,尚刑名,尤非时俗放荡。著有《废庄论》、《王坦之集》,已佚。 王坦之(330—375)东晋名士。字文度。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晋咸安年间,为抚军将军,后迁参军,从事中郎,散骑常侍。晋宁康年间,与谢安共辅幼主,迁中书令,领丹阳尹,并任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时人谓“江东独步王文度”(《晋书·王坦之传》)。又与沙门竺法师“共论幽明报应”(同上)。尊崇孔子,作文多以孔子言行为据,主张调和儒道,说:“群方所资而莫知谁氏,在儒而非儒,非道而有道,弥贯九流,玄同彼我,万物用之而不既,亹亹日新而不朽,昔吾孔老固已言之矣。”(同上)又言“孔父非不体远,以体远故用近;颜子岂不具德,以德备故膺教”(同上)。著《废庄论》,认为庄子一书乃是“无感之作,义偏而用寡”(《废庄论》)。“其言诡谲,其义恢诞”(同上)。并指出“庄生作而风俗颓”,“庄子之利天下也少,害天下也多”(同上)。反对当时不敦儒教,强调“人君之道以孝敬为本,临御四海以委任为贵”(《晋书·王坦之传》)。提出“敬修至德”,“申先帝尧舜之风”(同上)。认为“公道体于自然”,强调礼教同于自然,“夫敦礼以崇化,日用以成信,诚存而邪忘,利损而竞息,成功遂事,百姓皆曰我自然”(同上)。反对君主强为,提出“恭顺无为,则盛德日新,亲杖贤能,则政道邕睦”(同上)。所著《废庄论》存于《晋书》。 王坦之(330—375)东晋学者。字文度。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王述子。弱冠与郗超俱有重名,时称“江东独步”。简文帝为抚军将军时,辟为掾,累迁参军、从事中郎、散骑常侍,出为大司马桓温长史。后征拜侍中。简文帝崩,与谢安共辅幼主,迁中书令,领丹阳尹,寻授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信佛,尚刑名之学。曾著《废庄论》,著称于时。《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六篇。生平事迹见《晋书》卷七五。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