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狐偃
释义 狐偃春秋时晋国大夫。字子犯。狐突之子。晋文公重耳之舅,又称舅犯,一作咎犯。初与赵衰、颠颉、魏武子等从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返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文公二年(前635),秦将纳因王子带之乱出奔在外的周襄王,他说晋文公以“求诸侯莫如勤王”。晋文公遂以“尊王”相号召,派兵护送周襄王回国,并杀王子带,平定周室内乱。四年,文公作三军,他为上军之佐。次年参与晋、楚城濮之战。遗物有所作编钟。

狐偃  生卒年不详

字子犯,是晋文公重耳的舅父。在重耳流亡在外时,他一直相随。狐偃虽跟随重耳经历了艰辛的流亡生活,但在重耳将要返晋时,却担心重耳不能容纳自己。所以当他们一行人受秦穆公之请赴秦时,狐偃便在黄河岸边把一块玉璧交给重耳,并说:“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重耳听后十分吃惊,并发誓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随后便把玉璧投入河中(《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公子重耳即位后,果然象其所誓,与狐偃相处很好。公元前633年晋作三军时,文公又命狐偃作上军统帅,但狐偃却把这个要职让给狐毛,自己为副。在那个时代,这种让位于贤的行为是难能可贵的。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8: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