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建安文学
释义

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刘协被曹操迎到许昌后建立的年号。所谓建安年间,是指汉末到魏初(196—220)这段时间。建安文学即指这一个时期的文学。

由于汉代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末文学创作日趋衰微,文坛缺乏生气。到建安时代,文学得以中兴。这是因为,当时在黄巾起义的猛烈冲击下,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更重要的是,曹操统一了北方,社会生活比以前安定,曹氏父子都是文学家,提倡文学,爱护文人,为文学创作提供条件,形成了一个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作家最著名的是三曹、七子。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他们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其中曹操、曹植文学成就较高。七子是指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干、陈琳、应扬。其中王粲成就较高。

建安文学具有自己的成就和特色。建安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一些乱世实况。建安诗人,大多经历过汉末长期战乱,对现实生活有真切感受。曹操本人就是乱世英雄,他驰骋征讨,戎马半生,目睹离乱的社会现实;曹植“生乎乱,长乎军”,长期随父转战;七子中多数人也曾在战祸中颠沛流离,对当时的战乱都有体验。加上建安时代思想羁绊少,作家们能够较多地运用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手法,“发愀怆之词”,实录时代的某些真实情况。建安作家的有些作品,或写征战之苦,或述社会之乱,或记难民之流浪,或诉孤儿之凄苦,或叙个人之遭遇,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从董卓之乱到赤壁之战连续十九年大混战所造成的乱世情况。

建安作家不仅悲歌乱世,而且热烈追求国家统一。这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兼备另一种特色:慷慨热烈的歌唱要求实现统一的政治理想,直抒要为实现这种理想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概,充满浪漫主义精神。这类诗歌,气魄宏伟,情调激昂,给人一种奋发激越之感。

建安时代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文学批评也逐渐形成风气。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著。他除了强调文学作品的政治作用和社会价值之外,还提出了作家创作的个性和风格的问题,并对建安诸子作了评价,开当时文艺批评之风。

建安时期是使前代各种文体得以改造和发展的时期。汉代的乐府诗,主要是叙事,建安诗人创作的乐府诗,已经向写景抒情方向发展。三曹和七子都曾用乐府旧曲改作新辞,写了一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乐府诗。五言诗建安前已有,一般都是矢口直陈,遣词构思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建安作家创作的五言诗,在用字、造句、立意、音节等方面都着意工巧,使五言诗完全成熟,登上古诗最高峰。建安前的七言诗,句中常带“兮”字,留有楚调的痕迹,严格说不能算七言诗。到曹丕作《燕歌行》,七言诗才完全摆脱楚调而独立成形。因此,世称《燕歌行》为我国第一首七言诗。建安还改造了汉赋,许多抒情小赋,为情而造文,具有突出的个性和风格。

总之,建安文学继承了前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并从内容到形式都加以改造,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