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爨宝子碑
释义 爨宝子碑东晋著名云南碑刻。义熙元年(405)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出土于云南曲靖扬旗田,咸丰二年(1852)移置曲靖县城内,今存曲靖第一中学。碑高1.83米,宽0.68米。额十五字,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文十三行,行三十字;碑尾题名十三行,行四字。均正书。宝子,建宁同乐(今云南陆良)人。蛮族。曾官振威将军、建宁太守,二十三岁卒。碑文称立于“大亨四年”,相当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大亨乃沿用桓玄篡晋时年号。此碑与爨龙颜碑齐名,字体是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文体。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形体较小,又俗称“小爨”。碑址所在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爨宝子碑 

东晋碑刻。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碑》。据碑记,刻于晋大亨四年(405)四月。其实,当时属义熙元年。因云南地处远僻,不知年号已改。碑文十三行,每行三十字。后有十三列职官名称。记爨宝子事绩。与以后南朝刘宋时所刻《爨龙颜碑》,并称“二爨”。再合《爨君残碑》,或被称为《云南三爨碑》。为研究爨氏家族以及公元五世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和文化,可靠的重要史料。魏晋时禁碑,碑刻传世者稀罕,因此对于研究当时的书法发展状况,更是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字体介于隶、楷之间,隶书法式尚存,但多处已有楷书体态,为我国书法由隶向楷过渡的实物证据。字形大小变化,笔画方中有斜。因其质古朴,神端严,意凝重,后世康有为作《广艺舟双揖》盛赞说:“端朴若古佛之容。”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