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湘州 |
释义 | 湘州①西晋永嘉元年(307)分荆、广两州置,以州治西临湘水为名。治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和湖北陆水流域。东晋以后屡有废置,辖境亦有增减。南朝宋、齐时陆水流域割属郢州,增辖今广西东北部湘江上游、漓江和贺江流域以及广东北部北江流域大部。梁、陈时南部地区分置衡(治今广东英德市西北)、东衡(治今广东韶关市南)、桂(治今广西桂林市)等州,辖境缩小。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潭州。东晋南朝为上流重镇。《晋书·宗室·谯王承传》:“湘州南楚险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指荆、交、广三州)之会,是用武之国也。”②南朝梁置,治新化县(今大悟县东),辖境约相当今湖北大悟、黄陂、红安等县地。北齐改为北江州。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