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洪昇 |
释义 | 洪昇(1645—1704)清戏曲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出身望族,幼受业于陆繁弨,后又从毛先舒、朱之京学。年二十四为国子监生,自伤不遇,归里。年二十七前后遭天伦之变,不容于父母,流寓困穷,以至断炊。康熙十三年(1674)再入京师,以诗投李天馥,大受称道;又见赏于王士禛,从之受业。然居京不易,卖文为活。十八年,因父以事遣戍,奔走显贵间求情,又急归侍父北行,会遇赦得免。二十八年,招伶人演《长生殿》,都下名流多往观之,时佟皇后病逝,尚在丧期,因为人借词弹劾,革国学生籍。不得已归里。四十三年,江宁织造曹寅请为上宾,演全部《长生殿》三昼夜,返经乌镇,酒后登舟堕水卒。擅戏曲创作,以《长生殿》传奇享盛誉,与作《桃花扇》的孔尚任并称“南洪北孔”,为古典戏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亦工诗,沈德潜称“其诗流澹成家,渔洋及门中,在吴天章下,余子之上,应以可传许之”(《国朝诗别裁集》)。著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诗骚韵注》,《长生殿》传奇、《四婵娟》杂剧,另有《回文锦》、《回龙记》、《锦绣图》、《闹高唐》传奇,《节孝坊》、《天涯泪》、《青衫湿》杂剧,今佚。今人辑有《洪昇集》。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一、《康熙钱塘县志》卷二二、《乾隆杭州府志》卷九四、章培恒《洪昇年谱》。洪昇 1645—1704字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是清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文学家。他出身于世胄名门,家中藏书甚丰,素有“学海”之称。洪昇小时,聪慧好学,涉笔成文。康熙七年(1688),洪昇来到北京国子监肆业,但自伤不遇,一年后即返回钱塘,因婆媳不和,与父母分居,生活较为艰苦。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二十八年,洪昇基本上住在北京,常靠别人接济为活。但能同不少诗人、学者交接,曾先后向王士祯、施闰章请教诗法,并与朱彝尊、毛奇龄、查慎行、赵执信等人结为诗友。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的名著《长生殿》完稿,招伶人在家中演出,时值佟皇后病逝,尚未除服。被给事中黄六鸣劾为“大不敬”,被捕下狱,并革去国子监籍。后人有诗叹道:“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康熙三十年,洪昇被释,携家南归,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康熙四十三年(1704)与友人到松江、南京等地游览,经过吴兴浔溪,在船上饮酒大醉,失足落水而死,终年六十岁。他著有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清史列传》评其诗“高超闲淡,不落凡境”。洪昇成就最大的是戏剧创作。他写有剧本十种:《回文锦》、《回龙记》、《锦绣图》、《闹高唐》、《节孝坊》、《长生殿》、《天涯泪》、《长虹桥》、《青衫湿》和《四婵娟》等。留传下的除《长生殿》外,只有杂剧《四婵娟》。《长生殿》是洪昇的代表作,“经十余年三易其稿而成”,经过仔细、反复推敲改定,是一部杰出的传奇剧本。此剧一出,风行剧坛,徐麟在《长生殿序》中说:“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长生殿》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清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