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洋枪队 |
释义 | 洋枪队清末由外国人编练以洋枪装备的武装。主要有三支:(1)清咸丰十年(1860)美国人华尔得苏松太道吴煦和候补道杨坊赞助,在上海组织的洋枪队,同治元年(1862)清政府命名为*“常胜军”,主要配合李鸿章淮军进攻太平天囯苏南地区。后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三年解散。(2)同治元年英国驻宁波海军司令宼乐德克(Roderick Dew)、法国驻宁波海军司令勒伯勒东勾结清浙江巡抚左宗棠建立的洋枪队,前者称“常安军”,亦称*“中英混合军”,由英人葛格(Cooke)任统领;后者名“常捷军”,亦称*“中法混合军”,由勒伯勒东任统领。主要配合左宗棠进攻太平天囯浙江地区。(3)同治元年清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组织的洋枪队,先由英军官克迺(Coney)任总教习,后由布郎(薄朗)任总教官,主要镇压捻军和直隶各地人民反抗斗争。洋枪队洋枪队是太平天国革命期间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的一支国际反革命武装。1860年5月,太平军打破了“江南大营”后乘胜东进,在李秀成指挥下连克丹阳、常州、苏州、嘉定、青蒲等重镇,兵锋直指上海。在这种形势下,中外反动派便互相勾结起来,共同对付农民革命军。在美国驻上海领事的授意下,以美国流氓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为首,募集了一批包括美、英、法、德、意等国的流氓分子,使用洋枪洋炮的所谓洋枪队。洋枪队组成以后,立即向正往上海前进的太平军进攻。1860年8月,华尔带领洋枪队攻打青蒲的太平军,在战斗中,太平军杀死外国侵略军六七百人,并缴获不少洋枪洋炮,洋枪队的头子华尔本人也受重伤,只得狼狈逃回上海。侵略者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又招募了一批中外亡命之徒,把洋枪队扩编至五千人,华尔的洋枪队也改称“常胜军”。这时,英国海军司令何伯(James Hope),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A.L. Protet)公开出来组织侵略军,并且把李鸿章的军队运到上海来配合华尔“常胜军”于5月17日进犯奉贤南桥镇。太平军奋勇迎击,杀伤了不少侵略军,毙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终因伤亡过多,南桥失守。5月中旬,李秀成得知嘉定、青蒲等地相继失守,亲率精锐万余人进行反攻,太仓一战,太平军大获全胜,缴获大批洋枪洋炮。6月初,太平军又在青蒲大败侵略军,活捉“常胜军”付统领法尔思德(Edward Forrest),收复县城。太平军连获大胜,侵略军闻风丧胆。李秀成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则即败。”不久,在浙东战场上,太平军打死了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外国刽子手华尔。但当太平军乘胜追击直逼上海时,天京告急,太平军不得不回师救援天京,使这支中外结合的反革命军队得以重新整顿,卷土重来。华尔被击毙后,先是由美国人白齐文(Henry Andrea Burgevine),后由英国军官统领。它成为李鸿章在苏南镇压太平军的工具。1864年解散。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