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河南府 |
释义 | ![]() 河南府①官署名。唐开元元年(713)改洛州置,长官牧以亲王遥领,牧缺尹行其事;复长史为尹,通判府事;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寡;置少尹二人,掌贰府事,岁终更次入计;又有司录参军事二人、录事四人,功、仓、户、田、兵、法、士诸曹参军事各二人,参军事六人等属官;天宝元年(742)改为东都。宋代置为陪都,牧、尹不常置,权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其属有判官、推官四人,分事以治,又有领南司者一人、司录参军一人,功、仓、户、兵、法、士曹参军各一人,左右参军巡使、判官各二人、左右厢公事干当官四人;领县十八、镇二十四。②地方行政建置。唐开元元年(713)升洛州置。治洛阳县(今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洛水中下游,谷水、伊水、汜水流域,颍水上游及济源市、孟州市、温县地。金兴定元年(1217)改为金昌府,元升为河南府路,明、清仍为河南府。清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巩义市、登封市以西,渑池、洛宁等县以东及伊水以北地区。1913年废。唐属都畿道,北宋熙宁五年(1072)为京西北路治,明、清属河南省。 河南府官署名。为唐代东都洛阳畿地的最高行政机构。设东都牧一人,由亲王遥领。因亲王不莅职,故由府尹总其政务。府尹从三品,牧职缺时,则代行牧职;少尹二人,从四品下,为府尹之付。下役司录参军、录事、六曹参军事、参军事、执刀、典狱、问事、白直、经学博士及助教、医药博士及助教,各若干人。其品阶、人数等均视同京兆府。参见“京兆府”。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