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新生命派 |
释义 | 新生命派20世纪20年代后期形成的思想派别。因出版《新生命》杂志,建立新生命书局,故名。主要代表有陶希圣、周佛海、梅思平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1928年1月陶希圣与周佛海在上海出版《新生命》创刊号,提出其宗旨:“阐明三民主义的理论,发扬三民主义的精神”,“研究建设计划,介绍和批评各国的学说制度”(《〈新生命〉发刊词》)。所发表的论著,多以研究社会历史为名,论证国民党与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理论根据的不同,认为“共产党自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而“中国国民党有民众基础,其基础民众是农工商及革命知识分子,决不是只是无产阶级,也决不是官僚士大夫”(陶希圣《从中国社会史上观察中国国民党》)。因此,国民党是“各阶级革命民众联合的革命党”,“应当领导有革命民权的民众行使革命民权”。(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即只有国民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在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借反对“公式主义”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说:“要知道翻印《马氏全集》也代替不了中国史。”(陶希圣《汉儒的僵尸出祟》)断言中国“宗法制度已不存在”,“封建制度已不存在”,“主张阶级斗争是一件事,认识社会阶级的存在又是一回事”(陶希圣《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强调“致力于国民革命的中国国民党,不主张在产业落后的中国,制造或促成资本阶级和无产阶级及地主和农民的阶级斗争”(陶希圣《民众组织的理论和方案》)。以此否定中国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新生命派”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以阐发“民生史观”来抗衡唯物史观。梅思平论证民生史观与儒家有密切关系,“民生史观者中心的理论就是‘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一句话,就是认为家庭为社会的起源。这个地方也就是民生史观与唯物史观两者真正的分水岭。”(《民生史观概论》)其目的在于说明民生史观缘于中国固有文化,而唯物史观则是舶来品。周佛海说:“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生存技术又为民生的重心”,意在说明人类为生存而发展生存技术,而不“陷于唯物史观以生产力本身为目的,以生产力本身能自动发展的错误”(《社会现象的交互作用及其根本动因》)。抗日战争爆发后,该派趋于解体。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