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乐从和 |
释义 | 乐从和《国语》用语。指乐要求调和。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景王欲铸大钟,并以此询问乐官州鸠。伶州鸠在与景王辩论什么是美感的过程中,提出“政象乐,乐从和”的见解。认为“乐”之“和”,首先是音乐声、律之“和”。“乐从和,和从平。声以和乐,律以平声”,“物得其常曰乐极,极之所集曰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国语·周语下》),主张各种声音相互呼应,大小适度,达到音乐“和”与“平”的境界。“乐”之“和”源于“天地之和”。演奏“和平之声”,遂能“气无滞阴,亦无散阳,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故曰乐正”(同上)。为春秋时期人们追求的一种最高的美,对古代乐论颇有影响。《乐记》所述“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记·乐记》),即由“乐从和”而来。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