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欧阳修
释义

欧阳修(1007—1072)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四岁丧父,家贫好学,曾以荻画地练字。既长,得唐韩愈集,立志为古文。天圣八年(1030)进士。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朋党论》,为范仲淹申辩,贬夷陵令。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擢知制诰,赞助*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复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十一年。召回后,迁翰林学士。嘉祐二年(1057)知贡举,排抑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文风为之一变。五年,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力主尊英宗生父濮王为“皇”,引起*濮议之争,颇受非议。神宗初,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因反对熙宁新法,坚请致仕。生平喜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称誉。于文学、史学俱卓有成就。曾奉诏与宋祁等修《唐书》(《新唐书》),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集金石遗文为《集古录》,另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嘉祐六年(1061)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时,迁兵部尚书。政治上,早年主张改革,晚年趋于保守;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易童子问》和《本论》中。认为《易传》各列解说不一,非一人之言。在解释易的“坎”卦时,强调“险可习,则天下之事无不可为也”(《易童子问》)。美学思想上与韩愈、柳宗元相似,重道而不废文,认为“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把“道”与“百事”相联系,强调文学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认为道不能代替文,“文以饰言,事信言文,及能表见于后世”。“……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传也章”(《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上,提出有“娱意于繁华”与“放心于物外”,亦即“富贵者”与“山林者”的不同审美态度:“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溜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浮槎山水记》)在诗歌美学思想上,提出“穷而后工”的观点:“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强调自然平淡,对宋代诗歌审美趋向影响颇大。在绘画美学思想上,崇尚“萧条淡泊”的审美意境,但认为即使“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鉴画》),揭示审美创造与审美鉴赏的矛盾。把“意”这个审美范畴提高到绝对的境界:“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盘车图》)在书法美学思想上,认为书法艺术所要达到的境界,是“有以寓其意,不知身之为劳也;有以乐其心,不知物之为累也”(《学真草书》)。曾作《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评论诗歌的表现形式。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1007—1072)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永丰)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等往来唱和。景祐元年(1034),为馆阁校勘。三年,以范仲淹被贬,贻书责司谏高若讷,贬夷陵令,后转乾德令。康定元年(1040),回京任馆阁校勘。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新政,遭政敌忌恨弹劾,贬知滁州。后转知扬州、颍州、应天府。至和元年(1054)入为翰林学士,编修《新唐书》。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从政初,曾亲自校订《昌黎集》刊行天下,以为标榜。在他知贡举时,于宋初“险怪奇涩之文,痛排抑之”,藉科举考试促进文风改革。又“奖引后进,如恐不及”(皆见《宋史》本传),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皆出其门。其理论主张与韩愈一脉相承,又自有见地。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自至”,反对“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与张秀才第二书》)的浮薄空泛之文。同时也强调“文”的独立性,认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第一书》),道能充实文,却不能代替文,提出“事信、载大、言文”(《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的标准。创作上,尽弃韩派文人皇甫湜的奇诡,唯取“文从字顺”,形成一种“简而有法”(《尹师鲁墓志铭》)、平易自然、从容婉转的独特风格。文存二千余篇,吴充《欧阳文忠公行状》称其“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论辩文《与高司谏书》、《朋党论》,记叙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序跋《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苏氏文集序》,祭文墓志《祭尹师鲁文》、《泷冈阡表》等等,无论记事怀人,抒情议论,皆“纡徐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苏洵《上欧阳内翰书》)。尤其《秋声赋》,突破赋体讲究骈、律的模式,以散文笔调铺写,开创了宋代“文赋”新体。诗存八百六十余首,风格平易流畅,成就不及散文。《戏答元珍》、《黄溪夜泊》、《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等,写景述怀,闲远古淡,于平直中不乏清新巧丽。《食糟民》、《边户》等暴露现实黑暗,注重诗歌的讽谕作用。古体长篇,颇受韩愈诗影响,其以文为诗的特点,形成宋诗的特殊风格,《明妃曲》两篇最为得意。词存二百四十余首,虽未能摆脱五代词人的影响,却不似花间派的浮艳华靡。对宋词发展有一定影响。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评其“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所著《六一诗话》,开创了论诗的新形式,推动了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发展。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毛诗本义》十六卷,《新五代史》七十四卷。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生平事迹见宋韩琦《安阳集》卷五〇《欧阳修墓志铭》、苏辙《栾城后集》卷二三《欧阳文忠公神道碑》、《欧阳文忠公集》附录卷一吴充《欧阳修行状》、《宋史》卷三一九。另有宋胡柯编《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清杨希闵编《四朝先贤六家年谱·欧阳文忠公年谱》,可资参考。

欧阳修  1007—1072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四岁丧父,家贫如洗,母亲以芦荻教他在地上学写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为范仲淹申辩,贬为夷陵令。庆历三年(1043年)知谏院,擢知制诰,又因上疏为范仲淹辩,出知滁州、扬州、颍州,凡十一年。召回后,迁翰林学士,嘉祐二年(1057年)知贡举,力排搜刻骈偶余风,录取了文风平实的苏轼、苏辙和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的影响很大。嘉祐五年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英宗初,因力主尊英宗生父为“皇”而引起濮议之争,颇受非议。神宗初,辞位出知亳、青、蔡三州,当王安石推行新法时,曾上疏指陈青苗法之弊,并于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辞官,退居颍州,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为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反对那种“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和“弃百事而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的写作态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在创作中,他师法韩愈,其散文内容充实,说理畅达,且平易自然,抒情委婉。《朋党论》、《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皆为世代传诵之名作。此外,欧阳修还是开宋朝笔记文创作先声的人。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也多受韩愈的影响。他的词作婉丽,基本上承袭了南唐余风。欧阳修还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教训。并收集整理了周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相关词:
  • 欧阳修裁抑浮文
  • 欧阳修文
  • 欧阳修诗
  • 欧阳修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