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乌孙
释义
乌孙古族名和古国名。王称昆弥,治赤谷城(今新疆温宿北天山中,一说在新疆特克斯河流域,一说在伊塞克湖东南别代勤山隘西北依什提克)。分布在今伊犁河到天山一带。一般认为其先民系古代坚昆人从叶尼塞河流域南下的一支。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西汉初为大月氏所破,部落归服匈奴。匈奴老上单于时,乌孙王借匈奴兵,迫大月氏南徙,据有其地,自立为国,故其民中有塞种及大月氏种。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乌孙王与汉结盟。汉先后以宗室女细君、解忧两公主妻之。属西域都护。汉于赤谷城驻军、屯田。公元二世纪下半期檀石槐、四世纪初拓跋部耶律曾先后西击乌孙。南北朝时,已南迁葱岭山中。与北魏有密切关系。魏太武帝曾遣董琬等使其国。辽置乌孙国王府。会同元年(938),遣使入贡。其后渐与邻族融合。明清时哈萨克族中尚有乌孙部落。

乌孙 

古西域民族名。汉代至拓跋魏中叶居于天山北麓伊犁河上游、伊塞克湖畔及纳林河流域的游牧部族。建元三年(前139),张骞应汉武帝之募出使月氏,始闻乌孙故事。元狩四年(前119)建议武帝,厚赂乌孙,招以东归,并遣公主为夫人,使之助汉,共攻匈奴。武帝采纳此议,令张骞再使西域,抵达乌孙都城赤谷城。时乌孙有户十二万,民六十三万。然而乌孙诸大臣不欲东迁,昆莫猎骄靡又年老不能自主,仅遣使数十人随张骞入汉答谢,意亦在窥探汉廷的虚实。武帝元封年间(前110~前105)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为公主嫁昆莫,馈赠甚丰,昆莫以细君为右夫人,同时迎娶匈奴女为左夫人。江都公主别居一宫,不经常与昆莫相会,且因语言不通,忧伤思乡,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昆莫年老,令细君改嫁其继承人岑陬,公主不肯,向朝廷请示,汉帝为同乌孙共灭匈奴,令公主从其国俗。公主与岑陬成婚,生一女,旋病卒。汉又以楚王刘戊之孙解忧为公主妻岑陬。解忧留居乌孙达五十年之久,先嫁岑陬,未生子女。岑陬早卒,病危时因其胡(匈奴)妇所生之子泥靡年幼,把王位让给叔父之子翁归靡,约定泥靡长大,仍立为乌孙王。翁归靡即位后,娶解忧公主,生三男二女,长男名元贵靡。翁归靡亦有胡妇,生子名乌就屠。汉昭帝时,匈奴与车师并力侵乌孙,解忧上书请汉救援,汉公卿议救未决,值昭帝去世。宣帝本始元年(前73),解忧与翁归靡皆上书称匈奴连续发兵攻击乌孙,虏掠人民,并要求交出汉公主,望汉出兵相救。翌年,汉遣将五人,率骑十六万分道出塞,命校尉常惠持节护乌孙兵,共击匈奴,匈奴死伤惨重,畜产损失不可胜数,因此深怨乌孙。本始三年冬,匈奴单于自将数万骑击乌孙,有所虏获,将还师,逢大雪,人民畜产损失十之八九。本始四年至地节元年(前69),乌孙与丁零、乌桓等又围攻匈奴,匈奴人民死者十分之三,牲畜损失将近一半。汉兵亦出塞攻掠,攻下车师,留卒屯田,保障天山北麓往乌孙的道路畅通,汉与乌孙的联系由此加强。宣帝元康二年(前64),应翁归靡之请,以楚主解忧亲属相夫为公主,置官属侍卿百余人,使居上林苑习乌孙语;临行,宣帝亲自送别。相夫至敦煌,未出塞,闻翁归靡死,乌孙贵人从岑陬之约立泥靡为昆弥。宣帝从萧望之议,征还相夫。解忧复嫁泥靡,生一子名鸱靡。翁归靡胡妇所生之子袭杀泥靡自立为昆弥(昆弥即昆莫,均为乌孙王号),因害怕汉出兵,奉元贵靡为大昆弥,自己为小昆弥。汉长罗侯常惠将三校屯赤谷,为分别人民地界,大昆弥户六万余,小昆弥户四万余,各自为政,汉皆赐予印绶。后元贵靡、鸱靡皆病死,解忧年近七旬,上书言年老愿还汉地。宣帝许其归来,于黄龙元年(前49)病死。自此至西汉末,乌孙昆弥始终有大小之分,前者亲汉,后者亲匈奴。《汉书·西域传》所谓“自乌孙分立两昆弥后,汉用忧劳,且无宁岁”,是对这种情况的概括。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