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梅尧臣
释义 梅尧臣(1002—1060)北宋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字圣俞。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初年屡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等。皇祐三年(1051)召试,赐进士,为太常博士,监永济仓。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一生致力诗歌创作,注重反映社会现实与重大政治斗争。论诗强调《诗》、《骚》传统,师法唐韩愈、孟郊,反对内容空洞和堆砌浮艳的诗风,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先后得苏轼、王安石、陆游等推崇。注意培养后进、汲引人才,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撰《唐书》方镇、百官表,书成,未奏而卒。著作有《唐载》、《毛诗小传》及《宛陵先生集》六十卷。又曾注释《孙子》。
梅尧臣(1002—1060)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汉代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出身农家,屡试不第。仁宗天圣九年(1031),凭借叔父梅珣门荫,任河南县主簿。得西京留守钱惟演与通判谢绛赏识。同年与欧阳修一见如故,共同倡导诗文革新。皇祐三年(1051)召试,赐进士,为太常博士,监永济仓。后以欧阳修荐,任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新唐书》。一生致力诗歌创作,论诗强调《诗》、《骚》传统,反对西昆体内容空洞、堆砌浮艳之风。现存诗作二千八百多首,注重反映民生疾苦和重大政治斗争。作品力求平淡有味,兼工古今体。上承中唐,下开两宋,成绩显著。故刘克庄评之曰:“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哇淫稍熄,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尹下。”(《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代表作有《汝坟贫女》、《田家语》、《小村》、《陶者》、《悼亡三首》、《鲁山山行》等。著有《宛陵集》传世。生平事迹见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梅圣俞墓志铭》、《宛陵集》首附《梅圣俞诗集序》、《宋史》卷四四三。

梅尧臣  1002—1060

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初年应试不第,以父荫补河南主簿。后历任知县、监盐税、节度使判官等职。皇祐三年(1055)召试,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曾参与修著《新唐书》,书成,未奏而卒。梅尧臣早年即有诗名。官河南主簿时,便与留守西京之钱惟演唱和,深得其称赏。欧阳修亦为其诗友,而自以为不及。论诗强调思想内容,反对言之无物,只求词藻华艳的诗风,反对西昆体。作诗崇尚“平淡”,要求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高度的写作技巧表现诗作的内容,使人读文如食橄榄,从难嘬的苦涩中,咀嚼出甘醇之真味。又尝论作诗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欧阳修《六一诗话》)要求诗作机杼独出,语工意新,形象鲜明,含意深远。所作之诗,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深远闲淡”(欧阳修《六一诗语》),深得苏轼、王安石、陆游、刘克庄等人推崇。他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极大。著有《宛陵先生集》。又曾注释《孙子》。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