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桓范
释义 桓范(?—249)汉末三国时政治家、思想家。字元则,沛郡(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世为名门望族。汉献帝建安(196—220)末期,入丞相府。三国魏文帝黄初时,为羽林左监。后历任中领将军尚书、征虏将军、东中郎将、兖州刺史、大司农等。曾摘抄《汉书》所记各种杂事,以己意斟酌评点,撰成《世要论》一书。该书是一部政治哲学论著,又称《政要论》、《桓范新书》、《桓公世论》。凡十二卷。原书已散佚,《群书治要》辑有十四篇,《全三国文》列为一卷。所存篇目有《为君难》、《臣不易》、《政务》、《详刑》、《兵要》、《简骑》、《辨能》、《尊嫡》、《谏诤》、《决壅》、《赞象》、《铭诔》等。内容主要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君臣、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修身、治国之道,取儒法两家之长,提出“治国之本有二,刑也,德也。二者相须而行,相待而成”和“修政之要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在于利之,利之之要在于仁以爱之”的思想主张。另有《桓范集》,已佚。
桓范(範)(?—249)三国时沛郡(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字元则(一作允明)。世为冠族。建安末入丞相府,延康中为羽林中监。与王象等典集《皇览》。魏太和中持节都督青、徐诸军事。正始中为大司农。曹爽辅政,以乡里耆宿,特敬之。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政变时,矫诏出城诣爽,力劝爽挟天子赴许昌,招兵勤王。爽不听,竟遣使诣懿,归罪请死。及爽被杀,遂遭族诛。编著有《世要论》,已散佚,今存清严可均、马国翰两种辑本。

桓范  ?—249

字元则,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人。三国魏大臣,文学家。建安末,入丞相府。延康中(220),为羽林左监。有文才,与王象等共撰《皇览》。

明帝曹叡时,为中领军尚书,迁征虏将军、东中郎将,持节都督青、徐诸州军事,治理下邳(今江苏新沂、邳县一带)。与徐州刺史郑岐争屋,引节欲斩岐,岐上奏,桓范被召回。又为竞州刺史,怏怏不得意。后听说将转为冀州牧。当时冀州统属镇北,而镇北将军吕昭的才能和仕位,都逊于桓范。桓范对其妻仲长说:“我宁作诸卿,向三公长跪耳,不能为吕子展屈也。”仲长说:“君前在东,坐欲擅斩徐州刺史,众人谓君难为作下,今复羞为吕屈,是复难为作上也。”一语切中痛处,桓范恼羞成怒,抽刀环撞其腹,时仲长怀孕,坠胎而死。桓范推病,不赴冀州。

正始中(240—249),为大司农。曾摘录《汉书》中诸杂事,编纂成集,名《世要论》。当时蒋济为太尉,与桓范会于社下,范出其书示济,济不肯看,桓范怀恨在心。因论及他事,范发怒对济说:“我祖薄德,公辈何似邪?”蒋济性强毅,也知桓范刚毅,盯着范不回答。

曹爽辅政时,在九卿中对桓范特别敬重,范为之出谋划策,号称“智囊”。正始十年(249)正月,曹爽兄弟和皇帝曹芳一起,出城拜谒明帝陵。桓范拦阻说:“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纳入者?”曹爽不听,说:“谁敢尔耶?”(《三国志·魏书》卷九下同)结果,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关闭城门,阻止曹爽等人入城。桓范逃出洛阳,劝曹爽兄弟劫持魏帝曹芳到许昌,不被采纳。桓范哭着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后桓范因曹爽事被诛,夷三族。

桓范著有《世要论》十二卷,或称《桓范新书》、《桓公世论》,主要说修身治国之道。其中《赞象篇》、《铭诔篇》、《序作篇》等,论述各种文体,抨击当时文弊,批评当世铭诔华而不实,“势重者称美,财富者文丽,欺耀当时,疑误后世”,颇为深切。原书已散佚,《群书治要》载有十四篇,《全三国文》辑为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二卷,已佚。今存《兖州刺史谢表》、《荐管宁表》、《荐许宣》、《陈兵事》、《与管宁书》等文,载《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书。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