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卢思道 |
释义 | 卢思道(约535—约586)隋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字子行。少师事邢卲。仕北齐,为给事黄门侍郎。北周大象二年(580)为武阳太守。不得志,作《孤鸿赋》以寄情。入隋,著《劳生论》,指切时弊。官至散骑侍郎,参内史侍郎事。工诗,代表作《从军行》,受庾信赞赏。风格纤艳,清丽流畅,多用对偶句,开初唐七言歌行之先声。原集已佚,明人辑有《卢武阳集》。 卢思道(535—586)隋文学家。字子行。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少从师于邢劭,才学兼著。仕于北齐,为司空行参军,兼散骑侍郎。后出为丞相西阁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入隋,任武阳太守,官终散骑侍郎。工诗文,长于歌行。诗多宴游酬唱之作,词意清切,已启融合南北文风之趋向。其《从军行》,明胡应麟评为“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可入初唐”(《诗薮》)。《劳生论》、《孤鸿赋》等文较著名。著有《卢思道集》,已佚。明人辑有《卢武阳集》行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乐府十一首、诗十六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十三篇。生平事迹见《北齐书》卷四二、《北史》卷三〇、《隋书》卷五七。 卢思道 535—586隋朝诗人。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年十六时,遇中山人刘松。刘松将所作碑铭示之,多所不解,遂发奋勤学,闭门苦读,师事当时著名文人邢子才。数年后,文思大进,才学兼著。北齐天保年间,由左仆射杨遵彦推荐,始任司空行参军,后兼员外散骑侍郎,直中书省。文宣帝卒,令当时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祖珽等仅得一、二首,唯他得八首,时人称“八米卢郎”。后历任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因擅用库钱,免官归家。数年后,任京畿主簿,升迁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入北周,思道因参与祖英伯等叛乱,几乎被杀,因文才知名而见释。杨坚为丞相时思道任武阳太守,不得志,作《孤鸿赋》以寄情。开皇初(581),去职,感仕途坎坷,著《劳生论》,指切当时。后被召入朝,官至散骑侍郎,卒于京师。思道善辞赋,工诗长于七言。《听蝉鸣篇》词意清切,寄托较深,颇为庾信所赞赏。其代表作《从军行》,写征人久戎不归和思妇遥念之情,讽刺猎取功名的将军,雄劲有力,清丽流畅,多用对偶句,开初唐七言歌行之先声。《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卢武阳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