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主簿 |
释义 | 主簿官名。汉代中央及州郡官府均置,典领文书簿籍,经办事务。丞相或三公府称黄阁主簿,录省众事,职权甚重。三国魏末丞相府置,员四人。西晋初三公及位从公者加兵,始置。东晋则诸公皆置,员二人,与祭酒、舍人主阁内事。南朝沿之,其品位秩级随府长官地位高下而异。北朝同,诸将军、五校尉等军府、列卿寺监、光禄大夫等皆置,品位秩级亦随府长官地位高下而不等。州、郡、县亦置,虽非掾吏之首,然地位较高,县之主簿较州之主簿更甚。隋、唐、五代部分中央及地方机构皆置。中央御史台、秘书省、司天台、诸寺监、东宫詹事府及太子诸寺,以及地方县、关所置,多掌监印,检核文书簿籍,勾稽缺乏,故有“主簿为印曹”之说。王府所置,掌覆省王教;公主邑司所置,掌督封地租税及主财货出入。宋代台、省、寺、监沿置,职掌文书。辽、金、元三代为县府佐贰官,金正八品或正九品,元从八品或正九品。明制,詹事府、太仆寺、鸿胪寺、钦天监、苑马寺,以及在外各县编户二十里以上者均置。属府、寺、监者,典勾省文移之事,其办事机构称为主簿厅;县主簿则与县丞分掌巡捕、粮马之事。清代于鸿胪寺、钦天监、太仆寺设。鸿胪寺、钦天监为满、汉各一人,分别为从八品、正八品,太仆寺仅满员一人,正七品。分管各寺、监之章奏文移及档案事务。另,县佐贰官亦设,无定员,视地方事务之繁简,事繁之县多至数人,事简则不设,正九品,佐知县掌钱粮、户籍诸事。 主簿官名。汉代以后,历朝均设置,为官署中僚属之首。各代主簿,其事权不等。唐代京城百司和地方官署,均设主簿。管理文书簿籍,参议本署政事,为官署中重要佐官。其官阶品秩,因官署而不同。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