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杜光庭
释义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时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一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字宾圣,号东瀛子。道士。原为儒生,应试不第,入天台山修道。僖宗时召为麟德殿文章应制。中和元年(881)随僖宗入蜀,遂留成都。前蜀时,赐号“广成先生”、“传真天师”。对《道德经》诸家疏笺比较、辨别,推崇唐玄宗御注。认为《道德真经》“以自然为体,道德为用。修之者,于国则无为无事,自致太平;于身则抱一守中,自登道果;得之者,排空架景,久视长生”(《道德真经广圣义》)。又援儒入道,调和儒、道龃龉,宣称老君《道》、《德》二篇,“非绝仁义圣智,在乎抑浇(狡)诈聪明,将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素抱朴,混合于太和;体道复无,自臻于忠孝”(同上)。著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教灵验记》、《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收入《正统道藏》者达二十余种。又传著有传奇小说《虬髯客传》。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学者。字圣宾(一作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一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张唐英《蜀梼杌》载:“寓居处州,方干称之为‘宗庙中宝玉大圭’。”原为儒生,唐咸通年间(860—873)应九经举不第,入天台山修道。僖宗时召为麟德殿文章应制,为内供奉。中和元年(881)随僖宗入蜀,遂留成都。后事前蜀王建,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王衍立,受道箓于苑中,以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晚年居青城山白云溪潜心修道,卒葬于山。对道教教义、斋醮科仪、修道方术等方面作了系统整理和阐发,对后世道教影响颇大。对以前注疏《道德经》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概括意旨,分为“五道”与“五宗”,对“重玄之道”尤其推重。并调和儒、道二家思想,认为老子之思想主旨,“非谓绝仁义圣智,在乎抑狡诈聪明,将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素抱朴,泯和于太和,体道复元,自臻于忠孝”,把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道。他推崇唐玄宗的《御注道德经》,发挥其玄旨,撰成《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内则修身”,“外以理国”。又主张“仙道非一”,不拘一途,有利于道教的传播和发展。生平著述极丰,《正统道藏》收有《广成集》、《道门科范大全集》、《太上黄箓斋仪》、《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道教灵验记》等著作二十余种,《全唐文》亦收有其文三百余篇。
杜光庭(850—933)五代前蜀道士、文学家。字宾至,又字圣宾,号弘教大师、广成先生、东瀛子。缙云(今属浙江)人,一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咸通中应九经举不第,遂入天台山学道。后充麟德殿文章应制。入前蜀为谏议大夫。后封其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不久隐青城山白云溪以终。喜读书,工辞章,能诗文。《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词颇赡丽”。诗擅七言,多题赠咏怀之作。其《纪道德》、《怀古今》为塔式诗,由一言递增至十五言,为唐诗中仅见。传奇《虬髯客传》相传为其所作,然迄无确证。著作颇多,今存有《广成集》、《录异记》、《神仙感遇传》等十余种。《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全唐文》存其文十六卷,《唐文拾遗》补其文四篇。生平事迹见《郡斋读书志》卷二、卷三,《十国春秋》卷四七。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