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李自成起义
释义

李自成起义 

明末农民大起义。李自成(公元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县李继迁寨人。出身农民家庭,少年时在地主家当牧童,二十一岁时,在银川驿当驿卒,后失业,无以为生,又为高利贷所迫,偕其侄李过逃甘肃,投巡抚梅之焕标下当兵。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李自成率哗变士兵起义,后投奔闯王高迎祥。号称“闯将”,自率一军。崇祯八年正月一日,农民军各路首领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召开大会,讨论拒敌方针,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分路出击的战略方针,为大家所采纳。其中东路一支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率领下,进展神速,于正月十五日元霄节攻占明朝中都凤阳(今安徽凤阳),焚毁明朝皇帝的祖陵。这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精神上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这次联合作战,粉碎了明军的围剿计划。以后,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分兵作战,农民军主力分为两支。崇祯九年,高迎祥牺牲,李自成继任闯王,在渭南(今属陕西)一带坚持斗争。崇祯十一年冬,在潼关南原战斗失败,李自成独率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突围后进入商洛山(陕西商县境内)中。李自成在商洛组织群众,于第二年夏,东出武关,进入川东。崇祯十三年九月,又被明军围于四川巴西(今四川绵阳)鱼腹山,李自成精选锐骑,突破重围,东穿郧阳山路,直走河南。当时河南因连年灾荒,民变纷起。李自成进入河南后,饥民从者数万,活动在河南境内的瓦罐子、一斗谷、李际遇等起义军,也先后归附。起义军乃明确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革命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烈热拥护,队伍迅速壮大,出现了农民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发王府所藏金银粮食赈济饥民,实行“割富济贫”政策。以后又经过新蔡之役、襄城之役、朱仙镇之役和郏县之役,占领河南全省。崇祯十六年三月,在襄阳初建农民政权,称新顺王。十月,歼灭明朝陕西总督孙传庭主力,乘胜破潼关,击毙孙传庭,占领西安。崇祯十七年正月,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二月,李自成率领大顺军过黄河,攻克太原,连下大同、宣化,逼近北京。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而盘据在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东征失败。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即帝位,三十日,撤出北京。十月,到达西安。次年初,清军陷潼关,李自成放弃西安,至武昌,四月,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一说为湖南通城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不幸遇难,起义失败。

李自成起义 

明代末年政治黑暗,党争激化,宦官专横跋扈,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极为严重。土地高度集中,贵族庄田有多到数万顷的。政府屡次增加田赋,农民濒临绝境,到处流亡,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陕北澄县饥民在王二带领下起义,他们冲进县城,杀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陕西米脂人李自成参加了王嘉胤起义军。后他投奔“闯王”高迎祥,号称“闯将”,自率一军。陕北起义军在陕晋两省作战数年,有三十六营的名目。崇祯四年(1631),明政府以洪承畴总督三边军务,镇压起义军。崇祯六年(1633),起义军自山西渡河南下,进入中原。崇祯八年(1635),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首领在荥阳举行大会,商讨作战方略。会上李自成提出了“分兵定所向”的战略方针,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决定分兵五路,迎击官兵。荥阳大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等一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下固始、霍丘、寿州、颍州等城邑,直捣明中都凤阳,毁皇陵,杀宦官六十人,斩留守署正朱国相及官兵几千人,引起明王朝的极度恐慌。崇祯九年(1636),高迎祥牺牲,李自成被部下推为“闯王”,他领导这支队伍,在渭南一带坚持战斗,并攻占了川北许多州县,一度逼近成都。但崇祯十一年(1638)春,在梓潼中了洪承畴的伏击,伤亡惨重。以后长时间转战于陕、川、鄂接境地带,起义转入低潮。次年出山再起。崇祯十三年(1640),李自成乘明军主力入川追击张献忠,河南空虚之机,率部从郧阳地区出发,进入河南。时河南连年旱、蝗、瘟疫,赤地千里。李自成起义军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明确提出了“均田免粮”的斗争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时有“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洛阳,杀福王朱常洵,发藩邸及大家巨室粮数万石、金钱数十万赈济饥民。崇祯十四(1641)、十五年(1642),李自成率领起义进行了三围开封以及项城、襄城、朱仙镇、郏县、汝宁几次大战役,围剿起义军的明军主力大部分被歼,明军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起义军转入战略反攻。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起义军夺取襄阳,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并进称“新顺王”,创立新顺政权。新顺中央设置上相、左辅、右弼等官员,协助李自成处理政务,其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置侍郎、郎中、从事等官。新顺辖区还建立府、州、县各级地方政权。新顺政权建立后,李自成决计进取北京,推翻明朝。他采纳了顾君恩的建议,制订了先取关中作基地,然后经山西攻取北京的战略计划。同年,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建元永昌。铸永昌钱,造《甲申历》,进一步完备大顺中央政府机构,六政府各置尚书一人主管本府政事。至此,大顺农民政权正式成立。同时开科取士。同年二月,李自成率部渡过黄河,攻克太原,又发布檄文,揭露明朝罪恶。接着,攻下大同、宣府,夺取居庸关、昌平,逼近北京城。大顺军一路上纪律严明,深受各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统治近三百年的明王朝,终于被起义的农民推翻了。大顺军进北京后,进一步加强了政权建设,中央机构基本上因袭明朝,只是有些名称略加改换。大顺政权在地方上也建立了府、州、县各级政权。并对罪大恶极的大官僚大地主严加镇压,设“比饷镇抚司”,用暴力逼明朝贵戚大臣、贪官污吏交出平日剥削来的金银财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失去警惕。明将吴三桂勾结满族贵族入关,联合进攻起义军。同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军东征,激战山海关,大顺起义军失利,主力濒临瓦解,退回北京。在满汉地主阶级联合起来共同镇压起义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李自成感到北京无法坚守。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登极称帝,次日,大顺军撤出北京。六月,李自成率师至太原。七月,渡过黄河,进驻韩城,不久到达西安。次年二月,清军进攻陕北,大顺军与清军激战月余后,潼关失陷。李自成弃西安,入襄阳。三月至武昌。四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团练袭击,不幸牺牲。所部继续坚持抗清斗争。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王朝,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起义军提出“均田”的斗争口号,把农民的平等要求集中到土地所有制问题上,这标志着农民战争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李自成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