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李纲 |
释义 | ![]() ![]() ![]() ![]() 李纲(1083—1140)宋大臣、诗人。字伯纪,号梁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李氏为唐宗室。徽宗崇宁三年(1104),纲随父夔守官京师,补国子监生第一。政和二年(1112)进士,授承务郎。累官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后因京师大水,上疏得罪,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又以“专主战议”贬谪。高宗建炎元年(1127)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旋被罢。后卒于福州。谥忠定。《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文“雄深雅健,磊落光明”,论诗推尊杜甫,而功力不及。诗语颇拖沓,然亦有真率感人之作,如《病牛》即形象生动、意境高远。词作多为慢词,多抒其忠愤不平之气。《念奴娇·宪宗平淮西》等借昔讽今,深有感慨。奏议文章则“明白条畅,反复曲折”(陈俊卿《梁溪集序》)。著有《梁溪集》传世。生平事迹见《宋史》卷三五八、李纶撰《李忠定公年谱》(《梁溪集》附),台湾赵效宣撰《李纲年谱长编》(香港新亚研究所1968年印行)。 李纲 1083—1140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纪,邵武(今福建)人。居无锡(今江苏)。政和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宣和七年(1125),为太常少卿。靖康元年(1126),为兵部侍郎。金兵初围开封时,他力主坚守,反对钦宗迁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团结军民,奋勇杀敌,多次击退金兵。被投降派耿南仲等所排斥。钦宗以康王赵构、张邦昌为质,愿割地赔款求和。因李纲坚持主战,被贬远方。高宗即位,他出任右相,上任后即整顿军队,部暑战备,荐张所招抚河北,傅亮治兵河朔,命宗泽渡河。主张用两河义军抗金,在职七十天,又被黄潜善、汪伯彦排斥。绍兴二年(1132),任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后多次上书陈说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李纲的表章奏札和政治军事论著《中兴至言》、《遇论》等,议论剀切,朱熹称为“正大明白,而纤微曲折,究极事情,绝去雕饰,而变化开阖、卓荦奇伟”(《梁溪先生文集序》)。他喜为诗,多记述行踪游迹之作。其中《五哀诗》缅怀屈原、贾谊、杜甫的“忠义”风烈,寄寓爱国情怀;《病牛》中“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等句,表达了宏大的抱负。他也能词,词风豪放,咏史诸作如《(水龙吟)、(喜迁莺)》等,有讽谕意义。著有《梁溪集》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均收入《李忠定公别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