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埙
❶(1639—1694) 明末清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牖如。居葑门外黄石桥。诸生。以明经考取八旗官学教习。清康熙十七年(1678 年)选为河南登封知县,拜嵩岳立誓不贪不枉。衙门前镌巨石名“永除私派”。除盐贾牟利赂官增价一项,百姓年减钱一百二十万。招集流亡,劝农修学,修复嵩阳书院,立学舍二十一所。二十二年被荐为广西南宁府通判,因病归,于虎丘山麓筑怀嵩草堂。工诗词,少入彬社有声名。卒于北京。登封建祠筑衣冠冢,祀名宦,榜称天下第一清官。
❷ (1731—1789) 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字商言,一字商贤,号石公、瘦桐、吟芗、石公山人、小茅山人等。居齐门渔郎桥。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进士。官内阁中书舍人。四十四年与蒋士铨、洪亮吉、翁方纲等结都门诗社。历游南北。讲小学,考证金石及书画题跋极详瞻。书法秀瘦可爱。古文朴茂。善传奇、散曲,填词人比为陈维崧,称小迦陵。喜道情声调,吟诗刻苦多雕刻,少与契友蒋士铨齐名,以清峭取胜,《乾嘉诗坛点将录》称之为火眼狻猊。曾纂修《眉县志》《扶风县志》《太白山志》等。辑有《扶风金石录》《兴平金石志》《郿县金石遗文录》等,著有《张氏吉金贞石录》《竹叶庵词》《竹叶庵诗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