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李璮之乱
释义

李璮之乱 

中统三年 (公元1262年)汉人军阀李璮发动的武装叛乱。李璮为金末红袄军领袖李全之子。金宣宗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李全降宋,后又叛降蒙古。李全死,李璮袭职益都行省。忽必烈即位,加封其为江淮大都督。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战之际,李璮借口防御南宋,拒不出兵,并大修益都城堑,骗取赐银、军饷、军械。其岳父王文统为中书平章政事,与之内外勾结,伺机叛乱。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二月,李璮乘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作战之机,起兵反叛,并将涟(今江苏涟水)、海(今江苏连云港)等州献给南宋,且还军益都,占据济南。忽必烈闻讯,立即杀王文统,命诸王合必赤总督各路军马围攻李璮。李璮退守济南,被围四月,城中粮尽,自知无路可走,遂投大明湖中。然水浅不得死,遂被俘,为丞相史天泽斩杀。此次叛乱即告平息。

李璮之乱 

李璮是金末红袄军领袖李全之子。1218年,李全降宋,他一面火并其他红袄军,一面在金宋之间要挟,博取高官厚禄。1227年,李全投降蒙古。1231年李全侵宋败死,李璮承袭父职,辖地称益州行省,成为专制一方的军阀。李璮此后在山东擅权达三十余年之久,他拥兵“五、七万”,控制山东东部数十城,他常以攻宋为辞,向蒙古要粮要官。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不久,加封李璮为江淮大都督。李璮乘机谎报敌情,大修益都城堑,骗取赐银、军饷、军械。其岳父王文统这时已当上中书平章政事,他们内外勾结,互为表里,选择时机,准备叛乱。1262年二月,正当忽必烈忙于平定阿里不哥的战事时,他匆忙与南宋联系,在益都发动武装叛乱。他将涟(今江苏涟水)、海(今江苏连云港)等三州献给南宋,南宋封他为保信宁武军节度使。忽必烈闻讯后,急召诸路蒙汉军去济南作战,命诸王合必赤总督诸军。三月,史枢、韩世安、阿术等败李璮于高苑老僧口,李璮退守济南。四月,忽必烈又命右丞相史无泽专征。史天泽与哈必赤定议,筑环城围济南,进行长期围困。李璮被围四月,城中粮尽。李璮投大明湖,不死,被俘。史天泽斩李璮于军前。李璮之乱,只局限于益都、济南一隅,起兵五月即败死。但李璮之乱却对忽必烈的统治政策和当时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后,忽必烈乘机大削世侯们的兵权,杀王文统,并对汉人幕僚增加了疑虑,逐渐疏远。李璮乱后,忽必烈不得不继续任用汉人的同时,开始重用色目人,以便互相牵制。忽必烈兼用汉人、色目人,引起统治集团中蒙汉色目之间的重重矛盾,由此出现长期的纷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