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为 |
释义 | 为后期墨家用语。指知识的一个种类。后期墨家首先作为认识论的重要范畴来考察。认为知识可分为七种:“知: 闻、说、亲、名、实、合、为”(《墨子·经上》),把“为”列在知识种类的最后一项,含有强调“为”是认识的目的与验证的意思。并认为“为”是“志”(主观动机)与“行”(行为客观效果)的结合,“志、行,为也”(《经说上》)。还把“为”分为六种:“存、亡、易、荡、治、化”(《经上》),即求存、去病、交易、荡除、顺治、变化六种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行为。以后的哲学家在“为”与“知”的关系上,常有不同的解释。西汉董仲舒认为“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知先规而后为之。其规是者,其所为得……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主张知先行后。明清之际王夫之则认为“诚于为,则天下之亹亹者皆能生吾之心”(《思问录·内篇》),强调了行可兼知。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