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本性》《论衡》篇名。旨在“原情性之极,礼为之防,乐为之节”。根据气禀说和人性有善恶的观点,分别考察和评述了世硕、孟子、告子、荀子、董仲舒、扬雄、刘向等人性诸说。认为“自孟子以下,至刘子政,鸿儒博士,闻见多矣,然而论情性竟无定是,唯世硕儒公孙尼子之徒,颇得其正”。又同意扬雄的主张,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如同“人才有高有下”一样。强调“命有贵贱,性有善恶”。指出人性有“上、中、下之差”:“孟轲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孙卿言人性恶者,中人以下者也;扬雄言人性善恶混者,中人也。”对先秦以来各家人性说有所综合、发展,较董仲舒更为明确地表达了后来韩愈所说的“性三品”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