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本心之知 |
释义 | 本心之知宋明理学用语。指人心中固有的天理良知。先秦孟子首先提出“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以“知”为人心所固有。北宋程颢说:“人心莫不有知,惟蔽于人欲,则忘天理也”(《遗书》卷十一)。又说:“以心知天”,“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遗书》卷二上)认为“知”来源于内心。南宋陆九渊认定真知当求之内心,说:“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象山先生全集·杂说》)又说:“孟子之尽心,尽此心也,故能知性知天。学者诚知所先后,则如木有根,如水有源。”(《象山先生全集·武陵县学记》)明王守仁主张一切外物都在自己的心中,他从“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故心外无学”(《紫阳书院集序》)的观点出发,提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答顾东桥书》)。又说:“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同上)强调天下万物之理皆蕴于吾心,故求知惟求“本心之知”。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