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曹禺(1910—1996)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1929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发表剧本《雷雨》,通过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间复杂的情爱、血缘关系纠葛,鞭笞封建制度的罪恶,成功地塑造了繁漪、周萍、周朴园等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大学毕业后,曾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36年又发表剧本《日出》,以横断面表现形式,塑造众多人物典型,反映半殖民地半封建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与畸形人生。1937年发表以农民复仇为题材的三幕话剧《原野》。这三部作品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939年创作了以某后方伤兵医院蜕旧变新为题材的四幕话剧《蜕变》。1940年写成剧本《北京人》,反映一个封建世家的没落和崩溃,塑造了一系列封建阶级末代子孙形象。1942年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成同名剧本,为小说改编戏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946年赴美国讲学。1947年回国,在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文华影业公司工作。建国后历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剧协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其主要剧作艺术地概括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实,表达出憎恶旧社会,向往新社会的理想,内涵丰富,风格独特,冲突尖锐,形式多样,结构严谨,语言动作性强,潜台词丰富,节奏鲜明,抒情色彩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