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春秋五霸 |
释义 |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五霸,一作五伯,通常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春秋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其中首先称霸诸侯是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前685—前643),曾救燕于山戎之患,存邢救卫于北狄之患并出兵戍守周都,特别是在公元前656年,桓公亲率八国师与楚对峙于召陵,挫阻了楚国的北上之势,于是声威大振,始霸中原。齐桓公死后,国中起了内乱,致使国力衰退,失去了霸主地位。当时第二位称霸诸侯的是晋文公。公元前632年晋国的军队在城濮(今山东省鄄城)一举打败了来犯的楚兵。打败楚兵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省郑州市北)大会诸侯,并被周天子封为霸主。晋文公死后,晋国的霸主地位亦随之丧失。楚庄王称霸主要限于南方地区,虽然他也曾想向北扩张其势力并问鼎于周,但由于有齐、晋等国的阻止反击,他始终未能得逞。秦穆公也曾虎视中原,但受到了晋国的阻击。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调派大军东进,与晋军战于殽(今河南陕县附近),结果秦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其后秦穆公改变战略,转而向西发展,“益国二十,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史记·李斯列传》)即秦之称霸主要限于西部地区。宋襄公虽也想称霸,并多少也有那么点声势,但他是个唐诘哥德式的人物,用仁义善良去作为战争的原则,结果于公元前638年宋军被楚兵大败于泓(今河南柘城附近),致使称霸的美梦很快破灭。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