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春秋
释义

春秋 

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记事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起,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481年)止。旧史一般以鲁隐公元年为春秋时代的开始,但对于春秋结束的年代,因为涉及到对战国起年的不同认识(参见“战国”)而说法不一。现一般以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代。这个时期,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已名存实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为各大国争霸所代替,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相关词:
  • 春秋五霸
  • 孔子作春秋
  • 《春秋》三传

《春秋》现存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时期鲁国的史记。儒家经典之一。所记之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西晋杜预认为,因鲁史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春秋左氏传序》);又据“春生物而秋成”意,故称。《孟子》、《史记》、《汉书》均有“孔子作《春秋》”的记载,“《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认为《春秋》经孔子加“笔削褒贬”,“重空文以断礼义”(见《史记·太史公自序》),为后王立法,其用在“道义”,已不仅为记事之书。故旧说“借事明义,乃一部春秋之旨”。西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春秋》遂为儒家经书。解释《春秋》的主要有“左氏”、“公羊”、“穀梁”三传。古代《春秋》经文和“三传”分列,今分载在各传之前。后收入《十三经注疏》。
春秋①时代名。原依《春秋》,以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1)为春秋时代,现一般以周平王元年(前770)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为春秋时代。②西周、春秋时期编年体史书的通称。周王室和一些诸侯国的史官都著有《春秋》,如《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齐春秋》、《鲁春秋》等。秦汉以后的史书,也有以“春秋”命名的,如西汉陆贾著《楚汉春秋》、东汉赵晔著《吴越春秋》、北魏崔鸿著《十六国春秋》等。③书名。春秋末期,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春秋》,并参考周王室及各诸侯国史官的记载修成。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记述自鲁隐公元年(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内容为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活动如朝聘、会盟、战争等,以及一些自然现象如日食、地震、水灾、旱灾、虫灾等。记事极简短,每条最多不过四十余字,最少仅一字。本为史书,自西汉以来,被儒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故又有《春秋经》之称。后人以此书记事所包括的时代,称为春秋时代。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