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旧唐书
释义
旧唐书书名。五代后晋官修。二百卷。记载唐代历史。纪传体。其中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天福六年(941)开始修撰,开运二年(945)完稿,以赵莹、张昭远、贾纬、赵熙等人用力最多。成书时刘昫正以宰相监修国史,由他进呈,故题刘昫撰。初称《唐书》,后为区别于欧阳修、宋祁等所修《唐书》,始加“旧”字。记武宗以前史事,主要以唐初至代宗诸朝国史及武宗以前实录为蓝本,书法、文字几无改易。叙事详明,条理清楚。但由于史料残缺和编撰粗疏,瑕疵亦多。照抄实录、国史原文,未作订正,于旧本为本朝回护之处,往往因袭未改。兼以脱稿前未经认真复核,致有一人两传和其他失于照应之处。至唐代后期史事,则因文献多缺,或所据史料杂乱,故本纪叙事冗杂枝蔓,有些列传仅存仕履,事迹极少;《历志》、《经籍志》叙事仅及高宗时;《礼仪志》引用奏疏,缺乏剪裁;《地理志》系根据天宝十一载(752)疆域区划,已不妥贴,州县迁革增损又每与前史重复。但其保存大量原始史料之功,仍不可没。自《新唐书》行后,本书为所取代,流传渐少。明中叶,余姚闻人诠据两种宋绍兴残本,相互补葺,于嘉靖十七年(1538)重刻,始得重新流传。

旧唐书 

《旧唐书》体现五代时历史学上的成就。五代虽是战乱的时代,但对修前朝“正史”的传统还是坚持的。后梁、后唐时很注意唐代史料的搜集和保存。后晋时就开始《唐书》的编写工作,天福六年(941)二月,晋高祖石敬瑭接受宰相赵莹的建议,下诏派张昭、贾纬、赵熙、郑受益、李为先等编写《唐书》,由赵莹监修。是年四月,贾纬因母丧离职,赵莹推荐吕琦、尹拙代替贾玮。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六月,《唐书》修成,进呈皇帝。此时,主持编修《唐书》的赵莹改任他职,按惯例由宰相刘昫领衔进呈,故《唐书》修撰者各本均题“刘昫等”。《唐书》共二百卷,计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另一部《唐书》——《新唐书》出现后,为了区别,就把五代时修成的《唐书》称为《旧唐书》。《旧唐书》保存大量的珍贵史料,记事详备,成为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史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