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新心学 |
释义 | 新心学现代贺麟哲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哲学》、《近代唯心论简释》中提出。主张根据“儒家精神为体,西洋文化为用”的原则,发动“以西洋之哲学发挥儒家之理学”的新儒学运动,提倡“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作为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基础。其实质是以新黑格尔主义的精神改铸儒家特别是陆王心学的体系,使近代西方的唯心论获得中国哲学的形式。认为哲学在理论上、逻辑上追求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是“心”、是“理”,而“心”是认识或评价的主体,故“不可离心而言物”。进而以体用范畴讲心物关系,称“灵明能思者为心,延扩有形者为物”。“心为物之体,物为心之用。心为物的本质,物为心的表现”(《近代唯心论简释》),将陆王的“心即理”命题阐发成唯心主义的本体论。又把西方斯宾诺莎和英国新黑格尔派格林的道德学解释为一种“自然的知识合一论”,认为它与朱熹的“理想的价值的知行合一观”及王阳明的“直觉的价值的知行合一观”,不惟不冲突,而且可为朱、王的知行合一观“奠立学理的基础”。强调自然的知行合一观“实由程朱到阳明讨论知行问题的发展所必有的产物”。力图将理学、心学的认识论、道德学和新黑格尔主义哲学相沟通。在历史观上,新心学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形而上学化,将矛盾的对立统一归结为“调和”或“冲突的克服”。把唯物史观说成是一种“外观法”,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主张“从思想本身去看思想”的“内观法”。是现代新儒学的重要哲学理论之一。胡绳等对其唯心主义提出批评。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