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文天祥
释义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围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董宋臣主张迁都避兵,他上书请斩宋臣,提出抗蒙建议。后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时,起草制语讥贾似道,被劾罢。后起为湖南提刑。德祐元年(1275),元军东下,他在知赣州任上组织抗元武装,率兵万人入卫临安。出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失利,奉命退守余杭(今浙江杭州西)。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痛斥伯颜,被拘至镇江。旋脱逃,由通州(今江苏南通)入海至温州。端宗即位,复任右相兼枢密使,与左相陈宜中主张不合,率兵在福建、广东一带坚持抗元,收复州县多处。后被元重兵击败,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坚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心迹。旋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在柴市从容就义。著作经后人辑为《文山先生全集》,多忠愤慷慨之文,诗风至德祐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
文天祥(1236—1283)宋末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进士。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元军入主中原,兵败被俘,不屈被害。曾从学理学家欧阳守道。尊朱熹学说。认为“道”是天地间最高的范畴,是永恒存在而不可暂无的,“道之在天地间者,常久而不息,圣人之于道,其可顷刻息邪?”(《御试策》)在道与物的关系上,指出“太虚无形,冲漠无睽,而先有此道,未有物之先,而道具焉,道之体也。既有物之后,而道行焉,道之用也”(同上)。基本上沿袭程朱的说法而无创见,但结合自己身体力行的政治活动而主张自强不息。认为“日月星辰久而常新也以行,天下之凡不息者,皆以久也”,“天地之所以变通,固自其不息者为之”(同上)。在道德学说方面,尤重“主忠信”,特别推崇周敦颐的“诚者圣人之材”。说“天地间,只一个诚字,更颠扑不碎”(《西涧书院释莱讲义》)。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1236—1282)宋大臣、文学家。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名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举进士,理宗亲擢第一。累迁至尚书左司郎官。后忤贾似道,遂致仕。咸淳九年(1273),起为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元年(1275),元兵南侵,天祥组织义军勤王。次年,临安被围,受命入元军谈判,被执,逃归。拜右丞相。益王立(1276),进左丞相,都督江西。卫王立(1278),加封少保、信国公,进屯潮阳。旋兵败被俘,囚拘燕京四年,终不屈,英勇就义。诗存八百余首。以临安沦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二百余首,多咏物应酬之作,受江湖诗派影响较深;后期五百余首,以亡国被俘之惨痛发而为诗,满腔悲愤、忠义凛然,成就辉煌。如《扬子江》、《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为千古传诵。风格上,后期诗主要学杜甫,沉郁悲壮。文存五百余篇,“亦极雄赡,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四库全书总目》)。其《指南录后序》,最为有名。词存十余首,《酹江月》(镜里朱颜都变尽),《满江红·代王夫人作》等,悲愤激越,一如其诗。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风骨甚高,亦有境界”。有《文山全集》二十卷传世。生平事迹见《宋史》卷四一八、李安《文天祥史迹考》(1972年台北中正书局出版)。

文天祥  1236-1283

南宋名相,民族英雄与文学家,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有大志,以忠自许。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元军攻宋,进围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文天祥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并陈防御之计。后贾似道以去位要挟度宗,称疾请归,文天祥奉命起诏挽留,诏中暗讥之。被斥。咸淳九年(1273)起为湖南提刑,历知瑞、赣等州。德祐初年(1275),元丞相伯颜率军水陆并进,大举南侵,文天祥在江西召募军士万余人,捐出全部家产为军费,奋不顾身,下吉州,过衢州,入卫临安。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江西安抚大使,知平江府(江苏吴县)。时朝庭欲用吕师孟为兵部尚书,想通过吕求好元军,文天祥上书,“乞斩吕师孟,以鼓将士之气。”元军攻常州,文天祥派兵增援,常州破,应诏守余杭(今浙江杭州西)。宋降,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身份,奉命至元讲和,与元丞相慷慨抗论于皋亭山,使敌“大酋为之辞屈而不敢怒,诸酋相顾动色,称为丈夫”。(《指南录·纪事诗序》)被拘至镇江,逃归,由通州(今江苏南通)入海去温州。端宗立,拜右丞相,七月,赴南剑聚集兵马以图收复江西,投归者甚众,他率军入汀州,过漳州、梅州,进赣州境内,景炎二年(1277)在雩都大战告捷,此后继续转战,收复诸县,各路义军纷纷响应归附。元派大军围攻,在空坑战败,妻子儿女俱被元军掳去。文天祥收拾士卒,继续抗击元军。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在潮阳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战败被俘,坚拒元将张弘范诱降,元人令他写信招宋抗元之将,文天祥乃写《过零丁洋》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之久,誓死不屈,至元十九年(1283)在柴市从容就义,年四十七岁。文天祥不仅是垂名史册的爱国英雄,同时也是南宋杰出的诗人,其诗描述生平经历,抒发其爱国之情,激昂慷慨,沉郁悲壮,尤其德祐后所作,有诗史之称,后人集有《文山先生全集》。
相关词:
  • 文天祥被执
  • 文天祥之死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