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中星 |
释义 | 中星天文学名词。(1)指正在天球子午线上的恒星。黄昏时观测到的中星,称为昏中星;清晨时观测到的,称为旦中星。在不同的季节里,可以看到不同的昏中星和旦中星。反之,从所见到的昏、旦中星也可推知观测日所在的季节。《夏小正》:“正月,……初昏参中”。“五月……初昏大火中”,“八月,……参中则旦”。因此,中国古代极其重视中星观测。《史记·历书》载,在传说的颛顼帝时代就有“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火正是专门观测大火星的,包括大火星的出、没和成为昏、旦中星。南正的观测对象虽无传留,但既称南正,则当是观测中星的。《书·尧典》所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是古代观测黄昏时鸟、火、虚、昴四个星组成为中星以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著名的中星观测记事。《吕氏春秋·十二月纪》和《礼记·月令》则更是列出了一年中每个月的昏、旦中星。(2)指正在子午线上具有某一赤道度数的赤经圈,并不要求该赤经圈上正有一颗恒星。东汉《四分历》给出的一份二十四气太阳表中有:昏、旦中星两项,其所列都不是某个具体实有的中星。例如,冬至昏中星为“奎六(度)弱”,旦中星为“亢二(度)少强”。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