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接见外国使节之礼仪
释义

接见外国使节之礼仪 

清初负责处理对外事务之机构为理藩院主客司。康、雍、乾三朝,因国势强盛,清廷对外国遂产生傲慢心理,对外国使臣来华,一概称为“朝贡”,并制订相应之礼仪。外国使节入境时,由边境大员发给邮符,并选派文武官员数人伴送入京。到京后,将使臣安排至宾馆,并清点人数。次日,命其准备表文、贡物,会同四译馆官员至礼部行接见礼仪。由礼部侍郎接见,使臣将表文递交四译馆官员,然后转交侍郎。接见时使臣行三跪九叩礼。接见完毕后,由四译馆官员将使臣领出。表文由礼部转呈内阁,贡物交付有关部门收存。清帝如欲接见时,先由四译馆官员事先令使臣练习礼仪。接见时,由礼部尚书引使臣至殿门外,跪拜后,清帝致辞慰问,由礼部尚书传达,再由译员向使臣译出。使臣致答辞,译员译出后,由礼部尚书代奏。清廷有时为了表示对使臣之优异待遇,还可在殿右门对使臣赐坐、赐茶。接见过程中,使臣均随大臣行跪叩礼。乾隆末年及嘉庆初,英国使臣先后两次来华准备洽谈通商事务,均因在跪叩礼仪上发生争执而未获结果。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者屡次侵犯中国主权,因而外事活动频繁,外国使臣一再坚持在向清帝呈递国书时行鞠躬礼。同治十二年(1873),经李鸿章、奕訢奏请后,清廷遂废除了接见外国使节时之跪叩礼,而以五鞠躬代替之。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1: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