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中央集权制
释义

中央集权制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王政统一六国后,立即召集朝臣议定帝号。群臣盛赞秦王政的功业是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建议选用古代最尊贵的称号“泰皇”和“命”曰“制”,“令”曰“诏”,天子自称为“朕”。秦王政去“泰”著“皇”,采用上古帝位号,采纳了全部建议,并废除帝王的谥号。自称“始皇帝”,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以至“万世”。从此中国历史上有了皇帝的称号。

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征服百越,增设闽中(治冶县,今福建福州市)、南海(治番禺,今广东广州市)、桂林(今广西桂林市)、象郡(今广西崇左境,北部包括广东雷州半岛等地)四郡。全国共四十郡。郡各辖县若干。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可以调动。官制:“三公”有丞相、太御、御史大夫。丞相又分左、右,是中央政权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但不能私自调兵遣将,军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御史大夫掌监察,协助丞相处理政事。三者起着互相制约作用,而集大权于皇帝一身。

“三公”之下还设有“九卿”,即(1)奉常:负责宗庙礼仪;(2)郎中令:统辖侍卫皇帝的诸郎;(3)卫尉:负责宫廷守卫;(4)太仆:负责皇帝使用的车马;(5)宗正:管理皇族事务;(6)典客:负责招待少数民族来朝首领的事务;(7)少府:负责山林池泽的税收和宫廷手工业;(8)治粟内史:负责租税赋役和财政开支;(9)廷尉:负责刑罚。此外还有负责京师治安的中尉,负责营造的少府等所谓列卿。

地方官制有郡守(掌一郡的政事)、郡尉(辅佐郡守并主军事)、监御史(监视郡守)、县令长(掌一县政事)。县以下乡官有三老、啬夫、游徼),此外还有亭长。上自朝廷,下自乡、亭,构成地主阶级巨大统治机器。掌管这部机器各个部分的人,是流动不定的大小官吏,不是世袭固定的贵族。这部机器的操纵者,就是皇帝。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