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戴梓 |
释义 | 戴梓(1649—1726)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文开,晚年称耕烟老人。平“三藩之乱”时以布衣从军,制造连珠火铳,形似琵琶,火药及铅弹皆贮于铳脊上,以机轮制约开关,一次可连发二十八发。后授翰林院侍讲,寻改值养心殿。圣祖命制造子母炮(又名冲天炮),炮身长二尺五寸,重七百五十斤,弹道弯曲,炮弹形似瓜状,威力大,弹被送出,坠地爆裂,赐名“威远将军”。后因互殴构讼,被褫职充军关外。遇赦归,卒于途中。著有《耕烟草堂诗抄》、《治河十策》。戴梓 生卒年不详字文开,浙江钱塘江人。他是一位比较全面的科学家,他不仅对象纬、勾股、战阵、河渠之学都有研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机械发明家。康熙初,耿精忠叛,进犯浙江,康亲王杰书南征,戴梓以布衣从军,献连珠火锍法,状若琵琶,有两个扳机。扳动第一个扳机,当火药和子弹自动落入锍腔时,第二个扳机开始发射,可以循环射击,连射二十八发,也即是中国最早发明的机关枪。随军有功,师还,康熙召见,试之以诗。康熙很满意。授翰林院侍讲,同高士奇一起入直南书房,不久改直养心殿。又奉命造子母炮,体长只有二尺一寸,重三百来斤。炮弹如瓜形,每颗重二、三十斤。弹中有穴,可装炸药,发射时可调节射程的远近。如西洋炸炮。康熙赐名为“威远将军”。刻制造者名于炮后。康熙亲征噶尔丹,只用三炮就轰垮了敌营,大败噶尔丹。戴梓通天文算法,参加修纂《律吕正义》与南怀仁意见不合。怀仁忌之。又值张献忠养子陈弘勋投诚得官,向戴梓强索钱财,以至互相殴打,南怀仁从中诬陷,被康熙帝流放到辽东,后赦还,留铁岭病死。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