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戴季陶 |
释义 | 戴季陶(1890—1949)现代政治家、思想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名传贤,号天仇。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上海经营交易所。后投奔孙中山。1920年曾参加筹建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后退出。1924年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1925年参加西山会议派活动,并发表《三民主义之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文章,以国民党右派的立场阐释三民主义学说,把儒家的“道统”说和“仁爱”道德作为“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将三民主义概括为“天下之达道三:民族也、民权也、民生也,所以行之者三,智也,仁也,勇也”(《三民主义之哲学基础》),是“完全渊源于中国固有之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思想”,倡导以民生哲学为伦理建设的根本。又以“仁爱”为“民生哲学的基础”,称“民生是历史的中心”,“宇宙大德之表现”,源于民众的求生冲动和生存欲望,因而其应用则在“为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进而断定其“纯正的三民主义”是“中国正统思想的嫡传”,是“唯一的救国真理”。指斥唯物史观“不能说明各阶级为革命而联合的国民革命”,说“阶级的对立,是社会的病态”(同上),否认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必要。曾公开反对孙中山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主要内容的新三民主义,在《国民革命和中国国民党》一文中,认为中国“毫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声称以国民党为“唯一救国的政党”,完成“中国国民之历史使命”,为蒋介石集团推行“一个主义、一个政党”的专制统治,提供了政治纲领和理论根据。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任考试院院长。1948年任国史馆馆长。后在广州自杀。主要著作编为《戴季陶先生文存》、《戴季陶集》。台湾出版《戴季陶先生文存续编》、《戴季陶先生文存三编》。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