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愿学集 |
释义 | 《愿学集》明邹元标撰。八卷。其学以识心体为入手,认为“吾侪顶天立地,只靠得一个心,心肠一净,肩头自树,脚跟自定,言语自定。”(《答方凤轩民部》)“此心无内外,无人我,无远近,无古今,纤毫不隔也。”(《谢袁玉蟠太史》)提出“赤子之心”说,认为“赤子之心,真心也”(《南康星子县新建儒学记》),“赤子之心,无中外,无遐迩。”(《答田竹山太守》)服膺王阳明的良知说,以良知为天理,认为“外天理而为良知,知必不良;外良知而言天理,理属于人。”(《凤池书院记》)“良知之体无寂感无内外,而分内外寂感者是二见也”,“夫良知理一也,而分则殊;体园也,而用则方。”(《重修阳明先生祠记》)为学主张悟修结合,说:“悟者即悟其所谓修者也,以悟而证修则沮于他歧之惑;修者修其所谓悟者也,以修而证悟则不涉于玄虚之弊,而实合内外之道,二之则不是矣。”(《仁文会约语》)收入《四库全书》。 愿学集诗文别集。明邹元标著。八卷。卷首有时人序文十余篇。卷一为诗,卷二至卷八为文。其中卷五、卷六又分为上下卷,故本集实有十卷。由其邑人龙遇奇巡视淮盐时所刻,时在万历末年,作者尚在世。有明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据此本,但未录序文。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