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想 |
释义 | 想梵文Saṃjñā的意译。佛教用语。心所之一,五蕴之一。指认识直接反映的影相,以及据此形成种种名言概念的思维功能;相当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思想等。《俱舍论》卷一:“想蕴:谓能取像为体,即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百法明门论忠疏》:“想: 谓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谓要安立境分各相,方能随起种种名言。”由于“想”与“名”的这种关系,佛教通常把“名”、“想”或“名”、“相”并称,以表示表象和概念。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